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林青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国工商报》专访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工商报》将新闻采访的视角,重点聚焦到工商干部身份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上,多角度报道地方工作亮点,展示改革形势下的工商行政管理创新思路,彰显图强进取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中国工商报》头版刊登了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局局长马林青的重点报道。3月15日,《中国工商报》头版又刊出了马林青局长两会期间学习研读的照片。
《中国工商报》刊登两会期间马局长学习研读的照片
马局长接爱《中国工商报》专访报道
把握改革发展大局 履职尽责积极作为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局局长马林青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局局长马林青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问: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广大群体的创造力和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也对相关改革任务作出明确阐述。请您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谈谈您的感受。
答: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2015年,河南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2.11万户,比上一年增长6.6%,其中企业18.95万户,比上一年增长16.7%,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513户。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实有市场主体达到357.36万户,比上一年增长9.5%;注册资本总额达6.24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5.7%。
河南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新设立企业中,第三产业占88.3%,比2014年高2.2%。“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现代服务业等快速发展,为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新活力。
商事制度改革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截至2015年6月30日,河南省2014年度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公示率分别为87.2%、97.92%、90.16%。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工商部门共公示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信息27.39万条,公示行政处罚信息1.1万件,全省694家企业法定代表人被依法列入“黑名单”。
改革对促进就业作出了显著贡献。2015年年底数据统计,河南省个体私营经济共吸纳就业907.7万人。
问:两会代表委员关于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也有许多建议。您认为工商部门在下一步深化改革中应该着重做好哪些工作?怎样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让群众受益?
答:2016年是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之年。商事制度改革不仅要解决“宽进”问题,更要注重解决“严管”“优服”的问题。工商部门在下一步深化改革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巩固扩大改革成果,在落实“宽进”上着力。要持续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强化改革政策落实,进一步放松登记管制,优化登记方式,放宽市场准入,便捷市场退出,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发展。
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信用监管上突破。要以落实国务委员王勇提出的“三个2016年底前工作目标”为要求,以对接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一张网”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新模式。
三是突出创新创业发展,在政策实施上引导。要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细化政策措施,强化工作落实,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各项改革是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在2015年取得了显著进展,2016年我们要继续巩固深化改革,认真做好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和“双随机”抽查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掘工商数据信息的社会价值,积极开展市场主体发展研究分析,为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
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动力源,国务院、各级党委和政府、国家工商总局高度重视,工商部门应立足职能,认真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完善建设小微企业名录系统,主动探索精准扶持小微企业的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河南省工商局已经有所探索和行动。今年1月,省工商局与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依托工商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每年精准为小微企业提供不低于500亿元的贷款支持,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高度评价。
问: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中,“全国一张网”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目前河南工商部门建设进展如何?
答:“全国一张网”建设是下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政府和百姓共同关心的问题。建设“全国一张网”着眼于科学高效、协同共治的监管理念,找准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抓手和支撑,体现了实施现代化监管的思路和方式,为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及其他有关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平台。
为顺利对接“全国一张网”,河南省工商局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对过去使用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重新命名为“河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二是重新规划建设思路,新系统的建设思路是:建设一个中心,搭建两个平台,完善三项机制,体现三个作用,具备三大功能。一个中心即企业监管大数据中心;两个平台即面向公众的“公示平台”和面向监管部门的“业务平台”;三项机制即信息公示机制、联动监管机制、信用奖惩机制;三个作用即公示、监管、警示作用,这个从对系统的命名中就体现出来;三大功能即公示查询功能、联动监管功能、决策辅助功能。三是举全省工商系统之力倒排工期加快建设,争取3月31日前,完成工商部门内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4月15日前,请省政府推动完成相关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归集;5月15日前,建成公示监管警示系统并投入运行。为此,我们制定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全省工商部门动员会和推进会,确保系统建设工作按照“三个时间节点”如期完成。
问: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工商总局强调要遵循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当前,工商部门既面临着机遇也迎接着挑战,在转变职能、维护市场秩序、服务经济发展等领域承担着重大任务,您认为在新形势下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应怎样更好地履职尽责?
答: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只有找准抓住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履职尽责,有所作为,才能有地位、有权威。当前形势下,特别是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守住守好主阵地。
一是要坚定不移将商事制度改革推向深入。近两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情况看,经营范围核定程序复杂、名称审核时间长、审批环节“办照容易办证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空间和余地还很大。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着力点,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推动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活跃发展。
二是要下更大力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近两年,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中,我们坚持放管结合,初步建立了以信用约束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但目前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基础还很薄弱,部门监管职责有待落实,联合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基层“小马拉大车”“放下去、接不住”等问题较为普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使改革成效大打折扣,还可能产生市场秩序风险。要切实重视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在配合加快建设“全国一张网”、推进信息归集共享上下更大功夫,着力在健全监管体系、推进协同监管上下更大功夫,着力在强化信用监管、推行智能监管、创新日常监管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切实把市场监管好。
三是要更加注重强化消费维权改善消费环境。“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从中等收入体向发达经济体迈进,经济将由投资主导进入到消费主导阶段,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目前,我们消费维权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量大面广的传统消费市场中假冒伪劣、不合格商品、消费欺诈等问题仍较突出;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新兴消费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消费模式愈加丰富多样,给消费维权带来许多新的难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顺应形势,突出重点,通过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新消费,带动新投资,培育新产业,形成新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是要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落实李克强总理、王勇国务委员“放、管、服”相结合的要求,我们必须把“优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从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用好用足创新发展政策,最大程度便民利民。要进一步深化服务措施,继续抓好商标战略、广告业发展、创业人才培育等工作,服务发展提质增效。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加强法治工商建设、队伍作风建设、信息化建设、基层基础建设,为依法履职和服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 李 晶 李 春 冯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