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骅:演邓小平我看的比生命还重

28.08.2014  17:44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

48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一部描写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影视作品,邓小平的饰演者是至关重要的。而演员马少骅的表演也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和很多伟人的特型演员一样,饰演过6次孙中山的马少骅,也被很多人在心中定型在孙中山身上。但是这次他饰演的邓小平,被专家评价为“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这来自于马少骅对人物的刻苦钻研。

北京晨报:这次是第一次饰演邓小平,当初是怎样一个情况下决定要接邓小平这个角色?

马少骅:不是我决定的,我也不知道。在那个时候我都已经要拍其他戏去了,合同都签了。也就是去年的8月份,然后给我来电话说是有这么一件事情。最初,我说不行,对不起我说你们找错人了。主要考虑到是承担不下来。实际上他给我考虑两天,我越考虑越承担不下来,越考虑越感觉到任务太重,我够不上。我再把老人家的东西一看我越来越感觉到够不上,我现在仍然感觉到够不上。

北京晨报:您觉得哪些方面够不上呢?

马少骅:主要是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精神世界够不上。比如说一个人的经历构成了他的人生情怀,他的胸怀,他的思想,他的境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所有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然后他对于任何大事情来的时候他那种自然而然的淡定,不慌不忙的指挥,说来又是那么果断不拖泥带水等。我哪有那么大的定力啊,我哪有那么大的智慧啊。

北京晨报:所以说您非常看重演邓小平这个角色?

马少骅:那当然了,我看的比我生命还重要。我倒绝对没有说我演完邓小平我要怎么样,我这把年纪已经不需要怎么样了,但是我希望他作为我艺术人生世界中一个能留得下来的作品。也就是说我这一辈子干这行,我很想做一件让自己满意的事情,这就是我的最大目的。

北京晨报:后来是什么情况让您觉得可以接这部戏了呢?

马少骅:一个是剧本好,第二个是有制片人高成生、导演吴子牛等对我的支持。于是我就说我把我的生命交给这个剧组,你们和我一起完成塑造小平这个任务。我那个时候就是拼了,就是放下一切,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这个创作,就是我一句形象的语言把我自己套在我所了解的小平的那个时代,那个人生历程,那个心里历程,我全身心地去触摸他,去贴近他,走进他。去触摸他的人生,触摸他的人的感觉,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接近他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所有的力量集中精力去靠近他。当然了这也非常劳累,以至于劳累得我糖尿病犯了。

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马少骅说:“我把我自己套在我所了解的小平的那个时代,我全身心地去触摸他,去贴近他,走进他。去触摸他的人生,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接近他的精神世界。”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马少骅时不时就能讲出大段带有邓小平独特川音的台词,让你感受到,邓小平已经注入他的身体中。

小平是大真实大厚道

北京晨报:感觉您演过孙中山,演过陈毅,这些角色和您演邓小平有什么区别吗?

马少骅:我在拍小平的时候,我跟导演说过,我说我过去演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是肖像和不是肖像的这些人物都为我这次演小平铺了路。你比如说我演民工,这些人物内心世界的质朴、纯真,我想和小平的这种质朴、纯真、实干没有更大的区别,只是说小平的胸怀,小平的眼界、思维、智慧是他独有的,但是那个真挚、厚道是一样的。如果说用量子学和核子学来说,它就那么一点,但是它会放大,它会折射。小平那个厚道、真挚就像核子一样,遇到了他的人生经历,遇到了他的整个思想,构成了这个核变,于是它更加大,他是大实在、大真实、大厚道,他不是就局限在那么一点点真实、厚道。而且演员本人也要具备对真诚、厚道、实在以及善良的追求,否则你不可能去诠释这些人物的。

北京晨报:这个戏演的是1976年到1984年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您觉得邓小平个人有哪些特点?

马少骅:成熟了,绝对成熟,无论从政治思想,无论是从政治水平,无论是从一个领袖人物的胸怀,无论从他的人生情怀和境界他已经很成熟了。作为一个领袖,作为一个能扭转乾坤的这么一个人的话他成熟了。他有很多特点,像人家说的他举重若轻,遇到大事情,特别是越大的事情他越淡定。

他有一点是极其珍贵的,也是他的一个核心,就是他“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我的人民,我的人民要生活不好,我这一辈子就白干了。”(邓小平的川音)这点他是深深地刻在他的内心里面的。也就是说他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要让我的人民,我的老百姓过好,如果过不好就等于白干了。然而我还要说,他幽默风趣,他喜感柔情,他对儿子,他对孩子,他对父母那种倾心的关爱太真切了,而且这个人没有丝毫的装模作样。

语言很能代表人的内心状态

北京晨报:专家一致认为您的台词说得特别的传神,和邓小平非常像。

马少骅:我主要下的工夫就是在台词上。我必须要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掌握他的精神状态,二者比较统一,糅在一起,然后才能做到我就是邓小平,否则我像邓小平那不行,我已经走过了我“像”这个阶段。这次创作我要“好”,只能下苦功,修炼自己靠近他。

北京晨报:据说,您那个时候每天都在听邓小平的录音?

马少骅:随时听,他所有的录音,他所有的只要我能找到的录音我全部弄上MP3来听,那时候也不听任何东西了,什么广播、电视一概没有,进入我耳朵的就是他的声音。我要让这个人在我心里活起来,他要不在我心里活起来我就不能体现活的邓小平,这也是邓家大姐交给我的任务。我得到的这些录音材料实际上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用心去听你就会听出不一样的东西。我知道语言是很能代表别人的内心状态和他的气韵的。

北京晨报:所以您扮每一个角色都会这样研究台词?

马少骅:在《省城民工》中,我演的是个河南人,我本人不是河南人,但是我研究了一下河南话,结果让真正的河南人都说,“哎呀,你简直就像我们这个队的人”。

演员和后期制作应有沟通

北京晨报:演之前您有和邓家人去了解邓小平的生活吗?

马少骅:很简单,我所了解的也就是我们那次座谈会所了解的,就是跟我们说了一下他的走路啊,不太爱说话啊,很喜欢孩子啊。但是作为一个演员确实很想,去世的老人我们接近不了,但是没有去世的人我们是不是能近一些呢?多了解一些,这是我一个奢望,能多给我讲一讲老人家生活的一些细节。当然我们也不便多问。

北京晨报:您觉得塑造邓小平这个人物什么地方比较困难呢?

马少骅:有一个化妆造型的问题,我们这次比较急,也没有让我有更多的回旋余地,我必须要顾这个人,所以说顾不上他的貌。没有给我更多的时间来对他的貌进行科学的研究,进行科学的用功。但是我现在知道我距这个老人家的外形是靠的。

北京晨报:如果说再演一次邓小平您会想在什么地方有修改?

马少骅:拍摄的时候,我有我的拍摄笔记;观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有观后感想,这些我都记下来了。如再拍,那我要求,一不要匆忙,二要给我看看回放。比如说对小平的几次重要的谈话,我在我的剧本上就打上了五角星。你比如说东北谈话,那个谈话非常重要,是小平经过了一番了解,实际上是从他在江西就开始了,对国情的了解,对人民的了解,对中国的了解,对我们中国政治的判断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和认识。小平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人,但是说出话来却是那样的真实、实在、智慧,而且尖锐。我为这些谈话下了苦功啊,我至今说起来都是蛮激动的,无论外面零下十几度我都在外面一走就是六公里。这些地方的谈话我是希望那个剪辑师不要随便剪开。就是说你让这个谈话完整一点,你别在他谈话中你闪到别人那个反应镜头,这样你就把他这个谈话的冲击力和根据性和重要性给削弱了。可惜他就是这么在我谈话中把镜头闪掉了,把我这些谈话剪得支离破碎,我很心痛。如果我能提前看到片子,我会谈我的看法了,这是创作中的遗憾。

责任编辑:李佩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