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不仅仅是一种花,更是一种精神......

01.08.2017  11:41

马兰是地图上找不到的一个村庄,特殊的事业使它至今仍被打上绝密的印章。不久前,第四届郑州市道德模范颁奖仪式暨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启动仪式上,宋庆海等10名同志荣获“第四届郑州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引起了社会和马兰人的强烈反响。

马兰的战友看到报道给他留言:一个人自觉地做了向党向人民负责的事,不居功,不自傲,很低调,认为是应该的,普通的,这很难得,很对。是道德修养之所在、所致。我赞成你。


 

我写了几句话送你:


 

人生低调无所求,

只把忠贞记心头。

相携彩霞映戈壁,

伴随春潮绘中州。

敢与核云争高下,

笑对病魔施妙手。

马兰精神早铸就,

拼搏奉献享风流。


 

你曾是马兰广电局长,电视台长,为记录,保存核试验资料,宣传,弘扬马兰精神,做了大量工作,让戈壁发了光,为基地添了彩;到地方,投身改革大潮,仍是不遗余力。

航拍核爆是何等危险啊,疾病那么痛苦……


如今担任郑州市广播电视学会会长的宋庆海,是一个在马兰工作了26年的老兵。在任马兰广电局局长、电视台台长的近十年里,先后组织制作了近百部(集)电视专题片,庄重地宣传了“马兰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激励了官兵斗志,增进了民族团结。


 

宋庆海与马兰的故事从这里说起

 


 

1994年,他任基地俱乐部主任期间,为了改善基地官兵的文化娱乐条件,带领十几名官兵自己动手,修旧利废,用枯树、废电杆、暖气管、易拉罐等,装修了3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卡拉OK厅。


 


 

2002年,宋庆海看到马兰路上在挖沟,问挖沟干什么,民工答不知道。待沟挖好后,他发现民工们往沟里投放塑料管,民工说是穿电线,敏感地意识到可能是通信施工。经过了解,得知是联通新疆公司要在基地开通因特网服务铺设光缆,他觉得这是同步进行基地有线电视网建设的大好机会。为了促成此事,宋庆海十几趟往库尔勒的联通分公司,终于,马兰基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电视信号的双向光纤传输到楼,并为马兰营区开展数据、通讯、办公自动化等提供了充足的光纤资源。

 

 

上图:2000年5月24日,宋庆海采访核试验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


          在组织领导电视台创作优秀节目的同时,宋庆海拿起手中相机,深入核试验场区第一线,拍摄核爆炸瞬间、零后快速回收取样等场景,留下了第一手资料,我国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他服役期间进行了23次,其中十几次都在核爆现场。
 


上图:宋庆海在直升飞机上航拍核试验爆炸烟云景观


 

有着深厚“马兰情结”的还有日前被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授予“八一勋章”的百岁老人程开甲。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程开甲同志“八一勋章”。


 

最具马兰情结的当属日前获得八一勋章的程开甲院士,他还是两弹一星元勋奖和全國科技最高奖的获得者。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同志是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开创、规划领导了抗辐射加固技术新领域研究。是中国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专著,提出了普遍的热力学内耗理论,导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并发展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和凝聚态TFDC电子理论。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中国“核司令”。


 

让马兰人骄傲的还有,时任汽车团副参谋长,以团首长的身份,亲自驾车带领第一梯队进入爆心区,打响了回收取样战斗的吉元望;为保障首次原子弹试验顺利进行,在茫茫沙漠中半年徒步巡逻8300里的7人小分队副队长王万喜……

还有,永不凋谢的“马兰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

 

 

2012年春节刚过,一封近5000字的长信,摆在了基地领导的办公桌上。

信是林俊德写的,言辞激烈,语气率直,内容主要是关于基地爆炸力学技术发展的科研设想和技术思路。

几天后,林俊德当面向基地领导汇报。

谈话间,基地领导发现林俊德面容憔悴,身体明显消瘦,劝他立即去医院进行全面体检。林俊德答应了,临走前,他又用一晚上赶写了一份2000余字的技术项目建议交给基地领导。

在北京,医院确诊林俊德为胆管癌晚期。

5月26日。早上起床时,林俊德叫老伴去向医生请假,说周末医院可能不会治疗,看能否让他回家工作。医生给他量了体温,低烧,坚决不让他出医院。吃过早饭,林俊德病情突然恶化,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被紧急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林俊德拉着主治医生的手说:“我是搞国防科研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5月30日。下午5时30分左右,林俊德要求把办公桌搬进病房。前来看望他的基地领导劝他好好休息。林俊德从病床上坐起来,坚持要下床继续工作。基地领导只好同意。

5月31日。从早上7时44分到9时55分,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这时的他极度虚弱,腹胀已经严重到肚皮发亮,翻身都很困难。心电监护仪上显示:心率、呼吸快得接近正常人的两倍,血氧饱和度严重缺氧。

办公桌虽然很近,但对已经不能站立的林俊德来说,每挪动几厘米,都是艰难的征程。大家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搀扶他,颤颤巍巍地一点一点向前挪,他勉强坐在了椅子上。

半小时后,他颤抖的手已经握不住鼠标,视力也渐渐模糊,几次向女儿要眼镜,女儿告诉他,眼镜戴着呢。大家含着泪劝他休息,他断断续续地说:“不用……谢谢。你们再让我工作1个小时。”

两小时后,当他实在挺不住、恋恋不舍躺回病床时,生命气息愈加微弱,一度陷入昏迷。在半昏半醒中,他反复叮咛学生和家人,办公室里还有什么资料要整理,密码箱怎么打开,整理时要注意保密……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宁可透支生命,绝不拖欠使命。生命最后时刻,林俊德从罗布泊的荒原戈壁转战到医院病房这个特殊战场,完成了一名国防科技战士最后的冲锋。

 


 

大国强军梦

 


 


 

一个国家,少不了一把利剑

一个强国,离不开一支强大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90年光辉历程

过去五年

这支军队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迈出历史性步伐

“国家相册”为您讲述《大国强军梦

 


 

来源:郑州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宋庆海、新华视点、网络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