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专营制度或将取消 盐业部门将转型自主经营
河南商报记者 刘鸿翔/摄
河南商报记者 王杰 程时培 仝存瑞
10月21日,商报发出《食盐专营制度存废之争》的报道,引燃食盐专营制度存废之争。昨日,央视一则关于食盐专营制度的消息激起千层浪。工业和信息化部称,有关部门正加紧研究制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总方向是取消食盐专营。至此,在中国代代相传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终于即将寿终正寝,走进历史深处。
消息
食盐专营或将取消
黄先生在新郑市龙湖镇卖热干面,昨日下午,正在煮面条的他接到河南商报记者的电话后,“嘿嘿”地笑出声来。他在电话中不断重复,“这是个好消息,要是真的实行,就太好了。”
据报道,工信部称有关部门正加紧研究制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总方向是取消食盐专营。
这是近些年来首次有政府部门对食盐专营取消传闻加以确认。工信部作为食盐主管部门通过书面函件称,盐业体制改革后,涉盐企业将可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
据悉,第七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目前已获相关部委通过。新方案分六部分内容:一是盐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二是取消食盐专营、许可经营制度后实行最严格的食品监管制度;三是健全食盐储备体系,确保食盐安全供应;四是加快盐业体制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五是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依法治盐;六是强化领导落实各项任务。
有官员表示,按照现在的方案,未来盐务局应该会取消,盐业管理直接纳入食药监局范畴。
民怨
商报报道食盐专营弊端
黄先生难忘他和食盐的“故事”。今年10月15日,在新郑市龙湖镇开餐馆的黄先生用了从郑州带回的食盐,被新郑市盐业管理局罚款200元,理由是“跨区域用盐”。
《河南商报》报道后,新郑市盐业管理局向黄先生道歉并对有关人员做出处理。
但关于食盐专营的讨论没有因为处理人而停下来。除河南新郑外,陕西户县、江苏徐州等地也相继发生“跨区域用盐”被罚款事件,引发公众质疑。
所谓食盐专营,是指生产实行定点管理,销售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和批发许可证制度,产销严格按国家计划指标调拨,大部分地区省级及以下食盐行政主管部门与盐业公司政企合一。
其实在中国,食盐专营已有数千年历史。公元前685年,管仲开创食盐官营制度,其核心内容及措施是:民产、官收、官运、官卖。此后,食盐专营制度延续至今。
到了本世纪90年代末期,取消盐业专营的呼声开始出现,近几年,诉求愈加密集。
此前有媒体报道,改革阻力多来自于中盐。盐改真正的阻力来自于“体制内”, 废止专营体制,会损害到省、市、县三级盐业专营公司的利益。
10月21日,商报发表《食盐专营制度存废之争》。原国家经贸委盐业办公室副主任陈国卫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盐业体制改革时机已经成熟,国家有关部门应当适时捅破这层“窗户纸”。
报道发出后,在媒体界,一场关于食盐专营制度存废的讨论接踵而来。
行动
河南还没接到上级通知
昨日下午,新郑市盐业局一名负责人表示,她未得到官方正式消息。
郑州市盐业局相关负责人和河南省盐务管理局相关人员同样表示,没接到上级盐业专营废除的通知。
郑州市盐业局相关负责人称,“市场化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大方向。”他说,但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还是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食盐专营承担着国家赋予的职责,消除碘缺乏病的历史使命。”
对于专营体制怎么改、盐业局该怎么办,他分析,作为基层盐业从业人员,他们正等待上级部门的安排,“工信部管工业生产,商务部管消费,还涉及发改委等中央多个部门,这是个系统工作。”
河南省盐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盐业改革是国家层面的问题,属于顶层设计,实行后会有新的制度、机制来替代先有制度。他表示,届时河南会结合河南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工作。
不过他认为,取消食盐专营还只是个方向,就目前来说,现在八字还没一撇,改革的时间、路线表都没有,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收到上级的任何文件,“在新的政策没下来之前,我们仍然按照老的政策执行,目前依然是专营。”
焦作市盐业局一名史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焦作市执行的仍是食盐专卖,由物价部门统一定价,再由各地盐业公司统一批发给商场超市。”
根据河南省1999年5月30日出台的《河南省盐业管理条例》,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进行盐的营销活动。
未来
盐务局、盐业公司需做好准备
放开食盐专营后,打破了盐业公司的垄断经营地位,既有利益也会被摊薄。中国中部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永华说,“建议盐务部门、盐业公司要做好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备。”“对于盐务部门来说,要从思想观念上、行动上、制度上等进行转型。”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慧玉说,盐务局首先要适应市场,可能将来就不由专门的行政机构来管了,没必要专门管一个品类,浪费资源。
而上述盐厂的有关负责人也说,据他所知,盐务管理局或许会退出,而会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行使行政职能。
专营放开意味着经营权也会逐步放开,那盐业公司咋办?
多名盐业业内人士分析,盐改之后,各级盐务管理局可能会被“摘牌”,权力或将移交给其他职能部门,“两块牌子”只留一个,而掌握着专营权的省、市两级盐业公司也可能被“架空”,食盐生产企业或将直接与县级盐业公司合作经销。
张慧玉分析,对于做经营销售的盐业公司,将来还可以继续做销售,对于其他想进入的社会资本来说,盐业公司的货源渠道多、专业人才、专业知识方面有优势,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懂,也有可能自己开盐厂,他们自己进入市场,比起别人条件更雄厚,也会做得更好。
杨永华同时提出,希望政府在放开食盐专营后,对工业用盐也能有所考虑。对于双汇食品、三全食品、白象食品等大企业的工业用盐这一块,也希望政府能够放开,“比如说,对于用盐大户是否允许自己生产食盐等问题。”
新闻链接
盐业改革坎坷史
事实上,从2001年起的十多年间,国家曾制定过六次盐改方案,试图攻破盐业专营的堡垒。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
第一次盐改(2001年):
经贸委盐办提出
因国家经贸委撤销,方案暂停
第二次盐改(2003年):
发改委盐办提出
盐业主管划归发改委,方案搁浅
第三次盐改(2004年):
《〈盐业管理条例〉完善修改稿》完成并转交发改委
方案最终未公布
第四次盐改(2005):
国务院明确提出研究制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发改委工业管理职能划走,方案搁浅
第五次盐改(2009年):
发改委牵头成立盐业体制改革小组
中盐公司的建议促使改革暂停
第六次盐改(2011年):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盐改课题组提出
受到多方阻挠,搁浅
(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