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两个"生日" 经销商自己贴生产日期被罚

07.01.2015  11:39

  一盒食品有两个生产日期,是生产商弄混了,还是印刷出错了?日前,黄岛区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就遇到了这样的怪事,经过一番细致检查,发现原来是经销商在其中搞了鬼。1月4日,该案审结完毕,食药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当事人王某处以9万余元的罚款。

  假标签盖住真日期

  去年12月下旬,黄岛区食药监局长江路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的大中型饭店进行日常例行检查。当查至某饭店西餐厅仓库时,执法人员发现了一个问题,一盒名叫“尼可莉”的进口玉米糕饼粉,外包装几乎全部用外语标识,但无外文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唯有包装盒一侧贴了一个粗制的中文标签,上面标明了原产地、贮存条件、生产日期、保质期、经销商联系方式等内容,该标签显示产品产于2014年4月,保质期为1年。

  进口产品自身没有印制生产日期,只有后加的中文标签,这显然不合常理。执法人员将这盒糕饼粉拿到强光下细细查看,终于在中文标签处找到了玄机。原来,中文标签贴盖住了产品自身的外文生产日期标识。外文标识显示,该产品产于2013年7月,保质期10个月,这样算来,这盒玉米糕饼粉在2014年5月就已经到期了。

  店员临时制作中文标签

  执法人员立即找到餐厅负责人核实情况,餐厅负责人查找资料后供述,这盒糕饼粉是2014年5月从武夷山市场一家网点进购的,购买的时候外包装就是这样,餐厅方面并没有进行改动。根据餐厅负责人提供的线索,执法人员立即赶往武夷山市场找到了该网点。

  在证据面前,店主王某承认,这盒糕饼粉的中文标签是他指使店员制作粘贴的。因为“当时销售的时候发现糕饼粉已经过期”,他“灵机一动”想出这么个主意,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不料还是难逃执法人员的法眼。随后,执法人员对该店的证照情况和货架、仓库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该店存在食品流通许可证到期、销售过期食品调味品等情况。执法人员现场对过期食品进行了查封扣押,并责令王某停业整顿。

  贪图小便宜这下赔大了

  目前,该案已审结完毕,食药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王某处以9万余元的罚款。为了点蝇头小利付出惨重代价,王某后悔莫及。

  在调查中,执法人员了解到,王某之前通过一个供货商,购进了一批进口食品原料,这些原料购进时,都已经过了保质期或是即将过期。但因为这些产品有市场,价格也便宜,王某就动起了小心思,打算通过重复贴标签、涂改生产日期等方式,把这些产品销售出去。

  黄岛区食药监局分管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去年7月“福喜肉”事件发生以后,食药部门加大了对辖区内进口食品和原料的检查力度,还专门组织执法人员就进口食品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培训,以快速识别其中暗藏的违规信息。

  原标题【里外两个“生日”玩的什么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