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烽火·冼星海》首演获好评 不逊大片

05.09.2015  13:55

9月2日、3日,大型原创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在广州友谊剧院成功首演。该剧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指导,南方歌舞团倾情打造,是广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

它由广东本土艺术家历时近两年创作,讲述了冼星海用音乐报效祖国的故事。现场,该剧巧妙地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更采用全息投影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将于年内在全省进行巡演。

黄河大合唱》完美融入剧情

“顶硬上,鬼叫你穷,铁打心肝铜打肺,立实心肠去捱世。捱得好,发达早……”在整部剧中,一首《顶硬上》贯穿始终。这首来自冼星海家乡广东番禺的歌曲不仅风格浓郁,更传递着广东人拼搏向上、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

作为一部主角是音乐家的音乐剧,音乐自然是重中之重,剧中巧妙地将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与现代的音乐形式相结合,使得剧中的音乐让人觉得熟悉的同时又有新意。尤其是当剧中冼星海参加上海学联救亡宣传时,在钱韵玲的红围巾上完成了谱曲,“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唱响,整个剧场一片叫好声。到了第八场“黄河边”,《黄河大合唱》的演出现场,冼星海最终在“怒吼黄河”之中,全剧达到了最高潮。

该剧作曲杜鸣表示,这部音乐剧不是冼星海作品演唱会,所以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用冼星海的作品,而是巧妙地将《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融入剧情之中,让观众在看到人物的情况下,听到他的作品,并领略其作品的精神。

当晚到剧场欣赏演出的不乏年轻人,两位“90后”观众表示,通过这部剧对过去有了更多的缅怀之情,“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抗战的那个年代,但通过这部剧却感受到了战火中的氛围,上几代人的艰辛和抗争我们感同身受”。还有观众对剧中音乐表示赞赏,“音乐恢宏又不失细腻,演员唱得也很见功力,细节做得很好,是广东舞台艺术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全息投影技术使用弥补传统舞台局限

《烽火·冼星海》中最大的亮点,是运用了国际艺术舞台上炙手可热的全息投影艺术,这种艺术手段打破了以往视频影像与戏剧内容“两张皮”的现象,让全剧的叙事影像得以更自然、有机地导入剧情。此外,全息影像也为剧中的戏剧场景、人物、情节、舞蹈等提供独特、逼真、冲击力强的视觉环境及依托,使得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完美融合。

现场,观众们在台下不仅看到了冼星海的“家书”,还看到了炮火纷飞的太行山、雄伟奔腾的黄河,在剧场也能“无缝连接”到冼星海所在的时代,与主角人物同悲共喜。尤其在武汉三厅那一场戏,当防空警报拉响、冼星海等人逃进防空洞时,舞台上方降下一块幕布,防空洞的路线、墙壁投影其中,下方则是演员在奔跑,投影与表演者一起完成表演,现场让不少观众非常震撼,“好像在看电影大片,特效丝毫不逊色”。

不仅如此,全息投影技术的使用更进一步让观众融入到角色的环境当中,特别是剧中冼星海学生王晓歌战死一幕,“鬼子”背对观众在乐池中出现,战士则在舞台正面与其对峙。王晓歌战死不忘冼星海,唱起“我要化成璀璨的星,对着大海唱你的歌”,身后通过特效同时呈现的暮云、残阳、烈焰、山冈让不少观众身临其境,为其心伤不已。而在《黄河大合唱》唱响时,全息投影打在演员的后方,黄河咆哮,拍打着山崖,不停变换,非常壮观。

“这一技术弥补了传统舞台背景的空间局限,也能把戏以外的内容呈现出来,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和剧情。”舞美设计梁溪清说。他表示,这部戏中全息技术的使用并非为了“炫”,而是为了更深层次地表现出在抗日救国的氛围下用音乐作为武器的主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舞台背景的虚实和大小之间做到‘量体裁衣’,才能做到‘让舞美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