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特大城市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专家建议:郑州需要切实加大创新投入 逐渐降低传统产业的比重

25.09.2021  11:11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王磊彬陈诗昂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城市评级通过2021年第18期《求是》杂志发布。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超大城市7个,特大城市14个。郑州以总人口1260万人、城区人口534万人的数量,入选特大城市名单。

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十年间郑州人口增长46.07%,彰显出郑州强大的人口吸纳能力和城市活力。那么,入围特大城市之后,郑州又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城市体量最新评级,郑州入选特大城市名单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给出了我国城市体量的最新评级。

全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按城区人口数排序),14个特大城市: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按城区人口数排序)。

数据显示,郑州以534万的城区人口数量,位居特大城市之列。此处的“城区人口”指城区常住人口。而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

同时,郑州城区常住人口占城市常住人口比例,在21座城市中最低,仅为42.4%,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超过50%的城市。郑州这一比例,远低于周边城市。

今年5月,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郑州市中心城区落户条件。这意味着,郑州放开落户条件后,人口吸纳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对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圈发展和河南省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多个国家战略叠加,郑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近几年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推动下,郑州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在交通网络方面,国际航空运输网、“米”字形高铁网和轨道交通网“三网”融合加快推进,以航空为主的国际交通、高铁为主的国内交通、轨道为主的大都市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和市场,2小时高铁圈覆盖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向郑州集聚。

此外,郑州积极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对接,制定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加快郑开科创走廊、郑许智能制造、郑新生物医药等产业带建设。

根据《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显示,“十四五”期间,郑州经济综合实力要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迈上大台阶,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经济首位度、发展协调性、城市承载力持续增强,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郑州如何在新赛道上实现突破?听专家怎么说

1 特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特大城市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认为,特大城市意味着区域内聚集了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可以让居民享受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福利。

“特大城市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尤其是会给外界人士多种正向联想,比如它意味着国际化大都市、发达城市、时尚城市、活力四射的城市、商业繁荣的城市等,由此会令人向往,会吸引更多人来旅游、工作、投资、定居等。”宋向清表示。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认为,它背面是更大的市场规模,更大的要素吸引力、聚集力,更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更高的经济运行效率,更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将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更多获取更高收入的机会、享受更优质公共服务的机会、拓展视野与接受现代文明熏陶,提升文明素质的机会。

2 彻底修复短板,实现特大城市之全指标全领域华丽转身。

对于如何看待城区常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比例,在21个城市中郑州最低这一数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荣增认为,应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一数字,人口规模只是城市规模的一个指标,不应该脱离经济规模指标来谈。

其表示,过去郑州县域经济很有活力,聚集了一定人口,相应地也会影响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比,这属于正常现象。同时,也应该看到许多地区近年来经历了行政区划的调整,而郑州多年来行政区划一直未有调整,“一旦荥阳、中牟划区后,郑州城区常住人口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对于这一比例不应太过介怀。”

也就是说,在诸多基础指标并不厚重或者处于极为不利的特定条件下,郑州仍能跻身特大城市之列,说明郑州具备破茧成蝶的锐气和智慧,也说明郑州跻身特大城市之列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当然也意味着郑州要坐稳特大城市之位还需要继续努力,迎难而上,彻底修复短板,实现特大城市之全指标全领域华丽转身。”

3 着眼未来,郑州应在新赛道上实现突破。

直面差距,郑州应向何处发力?

耿明斋告诉记者,梳理过去四十年,尤其是最近二十年的发展,郑州处于投资驱动和资源依赖赛道。

但自从10年前经济进入创新和技术依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新赛道上最需要的是创新能力,而老赛道就成了郑州最大的约束。正是由于这种约束,过去十年在传统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新兴产业迅速成长的过程中,郑州没有形成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产业集群,既没有像长沙那样的建筑装备制造集群,也没有像深圳、杭州那样的互联网信息及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及武汉光谷、合肥声谷那样的前沿产业集群。”耿明斋表示,郑州发展亟须转换赛道,要转向创新驱动和技术依赖的发展轨道。

他认为,要想在新赛道上实现突破,需要切实加大创新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投入在GDP中占比;需要提升基础创新平台的质量和数量;需要选准若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使之尽快形成全国举足轻重的产业,成为郑州的标牌;需要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支持力度;需要加紧申报自贸港,构建开放特区。

刘荣增表示,“郑州应加大产业项目的培育、引进,提升产业对经济的支撑能力。同时,在创新引领、创新驱动上下功夫。通过产业创新,把郑州核心竞争力提升上去。”

宋向清则建议,下一步郑州应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端制造业为引领,强化创新激励机制、新技术新材料新商业模式的嫁接、新能源生产和应用市场的打造,引进人才与引进方案同等发力,吸引资本与吸引创意同等重视,进一步凸显智慧力在郑州城市建设中的运用,逐渐降低传统产业的比重,最大化释放郑州区位和交通优势资源动能,最大化释放郑州市场腹地和产业链优势条件的效能。

城区常住人口占城市常住人口比例

武汉(79.9%)西安(76.2%)

济南(63.9%)长沙(55.2%)

21个城市中,城区常住人口比例排名Top5

深圳高达99.7%

东莞91.3%

佛山89.9%

南京85%

北京81%

都超过了80%

其他如,上海、广州、天津、沈阳则非常接近80%。

其实,这并不是郑州第一次被冠以“特大城市”称号。

2019年初,郑州市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2018年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彼时,新华社以《郑州:从小县城到特大城市》记录了这一历史性跨越。

2020年初,在住建部公布的《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郑州以626万城区人口位列特大城市名单(共9个),超过同为特大城市的西安(586万)、Ⅰ型大城市的济南(415万)、长沙(374万)。

目前郑州:

超百亿级企业13家

智能手机产量约占全球1/7

宇通客车产量约占全球1/8

速冻食品约占全国市场60%以上

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全国第三

通信运营商互通带宽全国第一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