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案今年新发51件 涉案33亿元

12.06.2015  12:04


 

  (记者饶沛)目前北京非法集资处于高发频发态势,金融类案件增多,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类、P2P网贷类、投资理财类案件呈爆发态势。

  昨天上午,市网信办、市金融工作局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通报了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今年1至5月,北京新发非法集资案件51件,涉案金额33亿元。

  朝阳和西城成主要注册地

  据介绍,不法分子常利用首都区位优势,主要集中在朝阳、西城等区域注册企业,利用公众对首都认知度比较高,在全国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其所谓的投资项目一般会选择在第三地,便于欺骗公众,而其真实的财产则很有可能保存在第四地。

  截至4月底,北京市发生的51件跨省非法集资案件中,38件注册地在北京,占比74.5%。2014年北京市新发案中,朝阳区58件,占比65%;西城区8件,占比9%。如朝阳区华融普银案涉案金额58亿元,西城区中金嘉钰案涉案金额39亿元。

  因非法集资涉案资金资产发现难、认定难、处置难,平均清退资金比例较低,造成投资人损失严重。随着非法集资案大幅上升和传布范围扩展,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

  里外贷等4家P2P类平台立案

  近期非法集资宣传推介主渠道向成本低、覆盖广的线上转移,支付方式更加多元,扩散速度不断加快,犯罪活动周期大大缩短。“有的项目给出月息3%-5%,综合年化收益达到约40%。有的人明知这不可能持续长久,但是想我进两年就出来,结果一年多就爆仓了,所有人的钱都没出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非法集资的犯罪形式更加专业和隐蔽,早期不易发现。曾有一起非法集资案被警方注意到,就是因警方无意发现总有很多老人,特别是不少外地老人提着行李包进出一座大厦,经过调查发现是一起非法集资案。

  截至2015年4月,北京共发现20家P2P网贷平台有问题,包括经营困难、诈骗,有的甚至出现负责人跑路的情况。截至目前北京共立案中欧温顿、网金宝、融信宝、里外贷四家P2P类非法集资案件,总计涉案金额约17亿元,涉及投资人4230人。

  ·案例

  “银谷银行”被提示虚假仍在网上宣传

  北京市银监局指出,近期,有单位、个人以“银谷银行”的名义在京从事经营活动,在广告材料中使用“银谷银行”的标识。经确认,北京银监局从未批准设立“银谷银行”,也从未向任何单位和个人颁发过含有“银谷银行”字样的金融许可证。

  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

  而记者在网上搜索“银谷银行”,搜索结果前四名都是“2015年首家民营银行名称通过审核银谷银行拔头筹”等,只有第五名才是“北京银监局关于”银谷银行“虚假信息的风险提示”。

  ●五招识别非法集资

  第1招

  超高利投资回报不保险

  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我国规定,超过国家规定贷款利率4倍以上的不受法律保护。

  第2招

  判断企业是否有资格交易

  可通过政府网站等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国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发行公司股票、债券等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不具备主体资格,就涉嫌非法集资。

  第3招

  企业主体身份是否合法

  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

  第4招

  莫参与“黑市交易”

  吸收存款行为不敢公开,没有签订正规的或经过公证的合同和凭据,其存款开始按承诺返利,后不履行承诺。或所谓“好项目”不敢在市面上公开出售。市民千万不可参与“黑市交易”。

  第5招

  了解投资的资金去向

  正规的投资项目都清楚地说明吸收资金的用途,投资者也能了解自身的钱投出去到底干了什么。而非法集资吸收的资金,存入资金者很难知道其投资的钱干了什么,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