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上市首秀跌1.33% IPO前 “骗贷门”发酵

09.06.2014  12:17

IPO上市前意外被曝光的贸易融资“诈骗门”急剧发酵,由于发生地点是在中国内地的重要港口之一——青岛港,殃及了该港口上市公司“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昨日在联交所的首秀便破发,收盘下跌1.33%。青岛港办公室人员昨日上午表示,暂时无答复。

有分析指出,重复抵押融资在金属贸易领域很普遍,而且多半都有银行内线接应。若未来爆发更多类似危机,银行、国企等都将遭受较大的损失。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港”)昨日成功在中国香港地区的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不过,端午节前后,该企业所在地的贸易公司被曝出融资欺诈。

青岛港高管:调查在进行

青岛港是世界第七大港,上市公司改制仅仅7个月就闯入资本市场。就在上市前夜,有媒体曝光了发生在该公司管辖区域的贸易融资欺诈。报道称,青岛德诚矿业与四家仓库分别出具仓单,利用一批货值几亿元的氧化铝和铜从不同银行重复质押贷出超过10亿元。青岛港上周开始专项检查。

而青岛港董事长郑明辉在昨日上午举行的上市仪式上表示,调查正在进行,但公司业务一切照常运作。其拒绝正面回应有关被调查的具体内容。

银行审核抵押物真假并不难

两位在江浙地区做金属、钢铁贸易生意的老板告诉记者,该类现象在行业内比较普遍,在国内金属交易较多的港口,都出现过类似骗贷现象。其中的刘姓老板说:“类似骗贷行为的标的物除了常见的铜铝、钢铁,也尝试过贵金属,甚至尝试过水泥、玻璃与其他建材。之所以骗贷,是小老板通过正常途径无法成功贷款,骗贷后的钱多用于投资。”

另一位张老板告诉记者:“敢干类似一货多贷、骗贷行为的人,一定在银行内部有内应。一是没有行内的人合作根本做不了;二是银行想审核清楚抵押物的真假、是否合规,只要亲自调查、上网查询即可,没什么难度。”

事件影响

贸易商甩卖或波及大宗商品价格

该骗贷事件发生之后,全球铜价应声走跌,波及其他普通金属。伦敦期铜CMCU3本周五晚间约20:00刷新了四周新低位,国内期货铜价一周最大跌幅达1000元/吨;同期期货铝价的周跌幅也达0.78%。

由于中国铜消费量在全球消费中的占比超50%,国际市场机构担心银行从业者收紧针对金属融资交易的放贷规模,倒逼中国贸易商甩卖铜产品。

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任建封认为:“短线、中线铜价雪上加霜,铜价可能再次下探。如果事件持续发酵,波及其他港口,则铜价还会加速下跌,其他金属也会跟跌。”

潜在影响

银行、国企或遭受损失

昨日有消息称,渣打银行叫停部分针对中国新客户的金属融资业务。渣打银行对本报回复称:“大宗商品融资是渣打银行的一项重点业务。我们将持续为客户提供支持。”此前,南非标准银行承认蒙受损失,成为本次事件中首家承认受损失的银行。

一位熟悉并操纵过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企遭受的损失或比银行更大,“目前这种大宗商品、金属贸易融资很多是大型国企在做,因为所涉及金额比较大;特别是一些主营业务不赚钱、又能从银行低价拿到很多贷款的大型国企。而一些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贸易商,其所提供的抵押物出现不足值是最终导致损失的原因。”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因为没有真实贸易背景,这些贸易商借款用途不清晰,资金流向不可控,因而风险是最大的。“比如合同上说是买铜,可最后钱是去了股市还是楼市,还是其他什么地方根本无从得知。”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还不好估计可能涉及的融资骗贷资金。据最先爆出此事的媒体预计,青岛港“消失”的金属可能总价值达到3亿美元,涉事银行可能需要将所有的贷款额减记成损失。

市场反应:

青岛港上市 首日跌1.33%

青岛港昨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报3.76港元,同发行价一致。不过,很快破发。截至收盘,青岛港下跌1.33%。

“股价表现肯定会受到融资事件的影响。”一位券商港口航运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青岛港办公室人员昨日称,暂时没有对外界答复的信息。

融资骗贷门已影响普通投资者购买新股。根据招股书,青岛港拟全球发行7.76亿股H股,其中10%即约7760万股在香港市场公开发售。但实际只卖出不足1200万股。

“骗贷门”事件回放

端午节前后,有媒体称,贸易及仓储行业的知情人士透露,官方正在就铁矿石仓单是否被用于重复质押从不同银行骗取贷款对青岛港内的各类贸易公司进行调查。且被曝出青岛港已经暂停铁矿石、铝和铜出港。不过,青岛港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端午节相关业务并未停止。

此后,进一步的消息称,涉嫌青岛港贸易融资重复质押的企业为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据悉,该公司是一家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铝土矿贸易,本批涉事货物为10万吨左右氧化铝与两三千吨铜,货值在几亿元。(记者井楠、李震、张忠安)

责任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