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不在“朝朝暮暮” 关键要讲心
陪老不在“朝朝暮暮” 关键要讲心 |
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日有媒体对广州居民的“陪老”现状与需求发起相关调查。调查显示广州近五成(48.92%)受访者一年只能见到父母几次,这一比例在非广州本地人中更高,约54%的受访者只能与父母偶尔团聚。但其实,“敬老爱老”并不只在于朝朝暮暮的陪伴,关键做儿女的要“讲心”:平时能常给父母打个电话,节假日能常回家看看,父母身患急病及时到跟前,有这份真情就行了。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尤其是很多都市打工一族,为了支付高昂的房贷、车贷,以及孩子的生活读书费用,生活、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对于“养老”不少人是“有心无力”。《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就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在父母养老的问题上感觉有压力。尤其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而对于很多背井离乡进城的打工一族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他们往往一年都难得回家一趟,父母养老问题异常突出,由此诞生了不少空巢老人,有些甚至还要帮忙带小孩。
然而,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子女都会在工作之余腾出时间陪伴父母,像陪父母出门旅游就慢慢成为旅游市场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打工一族虽然与父母两地相隔,物理距离无法改变,但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却可不断“拉近”。尤其是现在电子通讯、电子商务技术突飞猛进,有了电子电话、视频通讯设备之后,对父母关心都不再是问题,关爱父母的方式也要跟紧时代潮流。对于儿女来说,打一通电话、视频聊天,关心一下父母近况,耐心听听父母的唠叨、关怀或者让父母听听自己的烦恼;又或者上网轻轻松松就可以给父母买点营养补品,衣服、鞋等日用品,方便又快捷。这些都是“爱老、敬老”的表现,所以说“爱老、敬老”不一定就是“朝朝暮暮”的陪伴,也可以是点点滴滴的关怀,当然最关键的是儿女要有这份孝心。
□逸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