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柴胡注射液 这几类常用注射液也要离孩子远一点

30.05.2018  22:28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魏浩

近日,一则药监局要求儿童禁用柴胡注射液的消息,引发众人关注。据业界表示,该药系中药注射液中的“明星药”,也是世界上首个中药注射剂品种,至今已临床应用70多年。此次被禁,与其多次出现患者注射后的不良反应有关。

采访中记者得知,除了柴胡注射液之外,儿童常用药品中,还有几种中成药注射剂,应引起临床医生和家长注意。

事件:曾被广泛使用的儿童退烧针被禁

5月2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发布一则关于修订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消息,引起业界和大众广泛关注。据了解,柴胡注射液曾经作为“退烧针”,在儿童发热治疗中应用普遍。

此次修订的柴胡注射液说明书,明确儿童禁用。而在此前,该项有关“不良反应和禁忌”的说明上,仅是“尚未明确”。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称,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该局决定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内容应包括: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走访:郑州多数医院不用该注射液

据了解,省会郑州的医院中,基本已不再使用柴胡注射液。今天(5月30日)下午,河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裴保方受访时表示,儿童出现低烧时,一般推荐物理降温;只有超过38.5度体温时,才使用退烧药。“常用的儿童退烧药,就是大家熟知的布洛芬(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遵医嘱使用即可。”

对于柴胡颗粒和口服液是否可以使用的问题,裴保方说,口服药物比较安全,所以可以继续使用。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哪种药物,都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尤其是在剂量问题上。

针对诸多中成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裴保方介绍说,由于注射剂直接进入静脉,绕过了肠胃屏障,因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风险性就比较大,“比如过敏性休克,抢救的时间就很短。”

专家: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

据了解,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在业界也争议不断。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事件以及2016年儿童退烧神药“茵栀黄”事件都先后引发社会关注。除了此次被禁止在儿科应用的柴胡注射液,还有一些儿科常用中成药注射液,同样需要谨慎使用。

一位不愿具名的药学专家表示,除了柴胡注射液之外,还有一些经常被用在儿童身上的“喜炎平”,“痰热清”等药品,很容易给家长造成平息炎症、清掉痰液的功效引导。但在临床应用上,却有很多使用禁忌:比如喜炎平注射液,1岁以下的孩子就禁止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禁用2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热毒宁注射液。

该专家表示,中药注射剂的出现,严重颠覆了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但现实情况是,基层不少医疗机构,甚至部分城市医疗机构的医生,误导患者使用静脉注射,而患者也认为静脉注射起作用快,以至于造成恶性循环。

而针对一些注射液不良反应频发的原因,专家称:“有抢救条件的三甲医院都不用的药品,没抢救能力的基层医院却大量使用,咋会不出事?!”

链接:儿童慎用或禁用药品

氨基糖苷类 :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链霉素等

药物可引起耳聋和肾脏损害,这类药物即使成人使用也有严格选择,并需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因此儿童应慎用此类药物。

喹诺酮类 :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药物会使骨骺线提前骨化,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使用。

四环素类 :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药物会和牙齿中所沉积的钙相结合,使牙齿变色形成龋齿,尤其是对小儿第一次出牙期影响甚大,并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故8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其他类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增效联磺片等,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故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