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涌泉:捧一把老娘土

07.01.2015  18:4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既是文艺工作者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创作生产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优秀作品的必由之路。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深入生活,创作才会充满活力;只有扎根人民,作品才能赢得民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丰富的宝藏,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永远比关在书斋里编出来的故事更真实、更鲜活、更感人、更有生命力。我省的戏剧工作者一直把深入生活作为创作的必修课。为创作《太行公仆》,我曾经冒着三九严寒深入太行山区采访,与乡亲们同吃同住,一住就是半个月,手脚冻得红肿。为创作《丹水情深》,我曾经顶着酷暑六下淅川,还到南阳、许昌等地多个移民点追踪采访,记下了几万字的采访笔记,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素材。深入生活、创作的过程也是自己灵魂得到洗礼的过程。乡亲们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牺牲奉献精神,常常让我不能自已,我强烈感受到,比丹江水库更宽广的是移民的胸怀,比伏牛山更挺拔的是移民的脊梁,比南水北调大渠更悠长的是移民的真情。那天,在丹江水库岸边,看到一家人久久跪在坟前,深深叩头在地,告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刹那间,该剧的主题歌喷涌而出:“取一瓶丹江水,带在我身上;捧一把老娘土,揣在我胸膛。一步一回首,两眼泪汪汪,地下的爹和娘啊,儿要走他乡……

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扎根人民,为人民写戏,写人民喜爱的戏,一直是我们的自觉追求和最高目标。几年前,我就在《写戏时心里要装着观众》一文中写道:“在获奖和观众之间,两者选择其一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观众。观众是戏剧的上帝、衣食父母,戏最终是演给观众看的,观众的喜爱就是最高、最权威的奖。

拿《程婴救孤》来说,在写这部戏时,我并没有想着将来要获多大的奖,而是首先想着观众,把观众喜欢不喜欢,观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作品成败的根本标准。因为我相信:心里有观众,剧场才能有观众。该剧立上舞台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厚爱,不但演遍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还远赴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家演出,成功登上百老汇舞台,至今已演出900多场。同时该剧还囊括了文化部“文华大奖”等一系列国家戏剧最高奖项。

一个压根儿就没想着非要获多大奖的作品,反而在国内外获得了一项又一项大奖;一个只想奉献给中原父老乡亲的作品,反而演遍世界。看似奇怪,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创作方向对,路子正,把观众,把人民当作了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视人民如亲人,你才会对他们以诚相待,悲他们的悲,喜他们的喜,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把情抒到他们骨子里;你才会心无旁骛,面对种种诱惑,少几分世俗功利,多几分执著纯粹;才能保持对艺术的敬畏,创作出真正的艺术品,而真正的艺术品是能经得起时间和观众检验的,也是没有国界的。

最近省文化厅把我列入“河南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为我举办了作品专场晚会,在确定晚会名字时,我毫不犹豫选定了“涌泉相报”。是人民给了我创作灵感,我的作品都源于人民,理当回报人民。今后我们河南的戏剧工作者会一如既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加自觉地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写人民喜欢的戏,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回报养育我们的中原沃土,回报千千万万可亲可敬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