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如何洗清“原罪”?
在中国售假现象虽有所改善但仍十分严重,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多年来在这方面一直问题不断,从假货到李鬼店铺屡禁不止。
然而,对于这家成立15年的公司来说,如今时代已大不一样。阿里巴巴已从创立于马云家中的一家初创公司发展到赴美上市,去年9月份创下全球最大IPO纪录。今年1月,马云在达沃斯论坛上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名英语老师一路走来,令全球精英大为叹服。如今,据福布斯估算,马云的净资产高达207亿美元,在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排名第36。阿里巴巴拥有世界最强大的金融信息服务,该服务由顶级投资银行家、基金经理以及公关主管运作,全天候提供各种新闻和传言。
上周,中国工商总局公布一份报告,称据调查阿里旗下淘宝网平台上的正品率仅为37%,此举一出便引来争议。在我看来,中国政府出面谈论假货问题,至少看起来正努力有所作为,这点值得肯定。然而,令人难以恭维的是,据悉有关当局一直等到阿里上市后才公布了调查结果,阿里由此招来至少一起集体诉讼也就不足为奇了。
政府在该调查所采用的抽样方法据说有问题,阿里巴巴对该抽检报告的程序、标准和逻辑提出了多点质疑。上周五,阿里巴巴还公示了一长串打假努力:
1. 在截至去年11月的23个月里,阿里巴巴集团投入了1.607亿美元,用来打击假货、加大对消费者保护力度。
2. 去年,阿里巴巴从平台上删除了超过600万条侵权商品链接。
3. 去年,阿里巴巴对13.1万涉有售假等侵权行为的卖家处以了罚款。
4. 阿里巴巴已经与1,000多个品牌商合作,加强打假和防伪规程。
周日《上海日报》援引阿里巴巴的一份声明以及通讯社的说法称:上周五,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的会谈气氛缓和,让阿里感觉在此次“叫板”事件中自己“被证明是对的”。据该报报道,上周五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称,周三发布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其实质是座谈会的会议记录,并不是白皮书,该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尽管如此,阿里仍然面临一个棘手问题,那就是它的“原罪”——指那些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得到默许,但是在如今却不被接受的商业行为。近来,阿里巴巴的确开展了打假斗争,在中国售假行为越来越不为社会所接受。然而,通过巨大的网上平台,阿里巴巴给售假者提供了继续从事这种勾当的生存空间。原罪,或者那种带有原罪的印象,想要洗清可不容易。
阿里巴巴需要更多地落实它的承诺:打击卖家的售假行为。否则无论公平与否,这样的风波将反复上演,持续困扰该公司及其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