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门沟村三步走奏响精准扶贫曲
黄道镇党委书记肖志举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实施环境扶贫、产业扶贫、知识扶贫等精准扶贫措施,该村换了穷貌、改了穷业、拔了穷根,全村人均年收入由几年前的930多元提高到去年的8000多元。
环境扶贫换穷貌
“以前,俺村群众行路难、就医难、用电难、上学难、吃水难,群众穷得叮当响。”村党支部书记门群祥说。
为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该村投入40多万元,打了一眼120米的深井,并架设了数千米的管道,为300多户群众安装了自来水管。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题,他们修通了村里通往外界的4条7公里的道路,对村内6条近两公里的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和美化。
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他们还多方筹资200多万元,新建了村卫生室和休闲广场,修缮了村小学和幼儿园,在村内街道上设置了廉政文化墙,彻底改变了门沟昔日的“穷样”。产业扶贫改穷业
“要不是上级政府给俺村投入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让贫瘠的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俺就不会通过种烟种出‘金元宝’,也无力盖起这300多平方米的楼房。”该村土地流转大户周胜辉说。
为提高门沟土地的“含金量”,该县先后投入小农水建设资金200多万元,打深井13眼并配套了供电线路和灌溉用具。县烟草、科技、农开等部门在该村规划建设了千亩烟叶种植基地和千亩优质核桃种植基地,同时,引导该村成立了郏县金门沟红薯种植合作社。目前,金门沟红薯种植合作社已成为省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每年该村群众仅种植烟叶和红薯就收入400多万元。
知识扶贫拔穷根“农民都盼望着脱贫致富,但大多是因缺少致富知识和信息。”门群祥告诉记者,该村邀请省、市有关单位到村里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就小麦种植、烟叶生产、红薯栽种等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还组织富余劳动力参加县里组织的阳光工程技术培训,先后有300多人获得一技之长,每年全村在外打工人员收入就达500多万元。
该村还不断加强对群众的精神文化扶贫工作,通过村里的文化墙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廉政文化,每年组织举办的“夸媳妇”活动和“敬老孝老报恩节”,涌现出了带着百岁婆婆去打工的朱凤英等一大批“好媳妇”,有力促进了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