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结构渐趋优化 服务业提升显著

29.07.2014  17:05

2014年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服务业与外向型经济的稳速增长给长三角这个中国最大城市圈的经济回暖带来了可能性。

  根据长三角各省市陆续发布的2014年经济半年报,尽管三地经济增速均有放缓,但是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增速均已超过GDP增速。

  与此同时,三省市外贸也出现了相对乐观的数据表现,尤其与全国上半年进出口“双降”和外贸第一大省广东16.7%的进出口降幅相比,长三角外向型经济显示出了稳定增长的势头。

  服务业发力

  数据显示,上海、江苏和浙江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7.1%、8.9%、7.2%,同比回落0.6、0.7和1.1个百分点,降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分别实现了7.8%、9.2%和8.4%的增速。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2014年上半年,长三角两省一市第三产业占比达47.8%,高于同期全国第三产业比重1.2%。

  “这既是整个国家经济方式转变的结果,也和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模式有关。”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陆铭分析。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学者均认为,整体经济增幅回落是宏观调控的必然反应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这表明长三角经济正往结构优化的方向走,并不断收到成效。”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确实越来越明显。

  江苏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3039.8亿元,增长9.2%。服务业完成投资9415.5亿元,同增21.5%,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1%,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120亿元,同增9.2%,占GDP比重达43.6%。

  而上海上半年经济的亮点也在于目前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已然成为上海比重最大、增速最快的产业。根据统计数据,上海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6868.01亿元,增长7.8%,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7%,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503.2亿元,由去年同期的下降2.8%转为增长10.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为557.96亿元,增长12.5%,;金融业增加值为1384.84亿元,增长9%。

  而浙江上半年服务业的发展也主要集中在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业和现代服务业。数据显示,批发和零售、金融、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1%、8.6%、8%、7.9%和11.7%,

  浙江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表示:“长三角处于工业化发达阶段,制造业速度会下来,三产会逐渐上升。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直到三产占比70%左右。

  外贸回暖

  除了服务业,长三角的外贸数据也有向好趋势。上半年,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别实现6.4%、3%和3.8%的进出口增速,其中,江苏进出口规模稳居全国第二,浙江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其中,江苏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734.3亿美元,同比增长5.2%,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3.5%。从出口市场看,欧美传统市场对江苏出口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上半年,江苏省对美国、欧盟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5.2%、10.6%和5.2%,比去年同期回升4.6个、25.5个百分点。

  而与上半年全国进出口“双降”形成鲜明反差的还有长三角的外贸重地浙江。根据浙江省公布的数据,浙江上半年出口7766亿元,增幅从一季度的下降0.5%转为增长5.9%,增幅不仅高于全国总体水平,而且在长三角地区增速第一。

  江浙两省的外贸增速平稳,被认为是“稳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认为,能否完成年初制定的外贸目标,还将借助于进一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稳增长”政策的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外贸增长被认为与结构持续优化有关。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快于货物贸易出口,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30%左右。上海统计局总经济师严军表示,这跟自贸区的建设和上海整个服务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有一定关系。

  而上海借助自贸区的优势条件在利用外资上也呈现较快增长,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达到88%,其中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管理等为主的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7月24日举行的上海跨国公司地区颁证仪式上获悉,2014年上半年,上海市新设项目2174个,同比增长17.1%;合同外资145.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实到外资9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实到外资高出全国增速8.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