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物质文明基石,造非遗文化方舟!
2017首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本报记者 北京报道
2017年7月15日,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国驻华使节和夫人、文化部、专业协会、新闻记者,关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各界人士1000余人,齐聚具有浓郁中西文化风格融合的中国北京行宫,出席“2017首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新闻发布会”。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组委会主席、山西工商联副主席李德志先生代表主办方致热情洋溢的开幕词。他在致辞中阐述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介绍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发起的初衷和使命,他特别强调:“我们举办这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就是为了唤醒人类地球家园上的公民,特别是企业家、金融家、投资家,以自己的影响力、积累的物质财富,和我们一起投入到这项伟大工程与事业中来。”李德志主席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深刻认识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他希望企业家、实业家、金融家以建设物质文明、物质基础,发展产业经济的认真态度、管理知识、迫切感、责任感,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坚实的物质文明基础,为非物质文化、传统文化这艘文化艺术方舟加油、护航,使一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快得到有效的保护,履行一个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
一支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始终坚持传播弘扬华夏礼乐文化的心常态艺术团,由艺术团梁旭团长专门为非遗节创作了高雅、空灵、悠扬的色空和鸣《远古的呼唤》,敲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开场鼓;色空鼓,源自三千年的西周编钟,传承中国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是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工艺相融合和传承的典范。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李梓萌、CCTV英语频道资深主持人杨锐,联袂友情主持首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新闻发布会。揭示首届非遗节主题——“中国的,世界的!”
曾采访多国政要的CCTV英语频道主持人杨锐现场采访了外国驻华使馆代表、牙买加驻华大使Mr Antonia Hugh大使,让大使先生比较一下中国与国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Mr Antonia Hugh对中国作为非遗大国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赞扬,并希望牙中两国借本次非遗节的契机,开展更多的非遗交流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MERRY在致辞中对首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表示祝贺,希望这一创造性的举措会对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并希望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要与世界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原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因为工作关系,曾行走世界数十个国家,亲历各国不同的文化艺术、风俗习惯,感受不同文明的共通与差异,他致辞中也分享了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感悟,并对本次世界非遗节组委会的工作表示赞赏与支持。
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安钟岩在讲话中表达了支持非遗保护的心声,表示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
大会重磅发布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宣言》。非遗节文化大使陈可欣在贝多芬的《月光曲》音乐伴奏下,在来自世界各国留学生们手拉手的护配下,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份情深深、意切切、沉甸甸的宣言。
《宣言》言简意赅地阐述了非遗的产生、存在的价值和保护的意义,民间力量介入的重要性等有关非遗的重要问题。
《宣言》庄严地宣告:“我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我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我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们把这视为我们的理想与奋斗的目标;我们手拉手、心连心,让我们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事业中团结努力、携手前行!”
《宣言》最后满怀深情地希望:“人类创造的文明之花——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处处盛开,永远绽放。”
中国著名词曲作家何沐阳为本次非遗节创作并亲自演唱的主题曲《无与伦比》在舞台上悠然响起,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与艺术的独特感染力。
据悉,自从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我国的非遗事业已经走过了12年的时间。在这12年里,我国建立起了从县级、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了1372项。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1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项。但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非遗项目分布广泛,仍有很多非遗项目已经或者濒临失传,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出席首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新闻发布会的代表合影。
爱奇艺、北京时间、搜狐、乐视等多家视频平台直播文化节活动。
非遗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也不仅仅是一场新闻发布会,不仅仅是一个开幕式。它其实更像是一个动员会,号召人们积极投身于这项伟大事业中来。
非遗节组委会发布了本次非遗节的系列重要活动安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发展联盟中国旗袍专业委员会的会员们,为大会展示了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旗袍秀。
在现场千名与会者的见证下,有关领导与嘉宾一起点亮了象征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的启动球,并在画卷上庄严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以我国第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的经典选段《牡丹亭》,拉开了2017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系列活动的序幕。
与会代表在中国行宫集体合影。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发展联盟常务理事杨舒闵接受新闻记者采访。
非遗节的晚会上,著名军旅女歌手,国家一级演员吕薇引领参会的中外嘉宾共同合唱中国经典民族歌曲《茉莉花》;
中国非遗剪纸传承人王振华将现场剪好的《同心圆》作品,送给了来自海峡的台湾同胞非遗传承人。
来自刚果(布)和意大利的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的留学生,用他们的母语和中文表演非物质文化的相声。
来自内蒙古的马头琴和长调表演《万马奔腾》。
走红地毯的驻华大使和夫人们。
供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组委会
撰稿:景志欣 沈普芳 摄影:张秀锋 王燕俊
组委会联系电话:18911405203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北京宣言》
——铸物质文明基石,造非遗文化方舟!
公元2017年7月15日,来自世界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之相关的政府、大使馆、民间组织、文化社团的官员、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以及新闻媒体等等近500人,齐聚中国北京行宫,共同出席“首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北京宣言》:
数万年来,人类社会踏着自然的节律蓬勃的发展,我们的祖先以万物之灵的天然禀赋创造出了璀璨的世界文明。
在积淀数万年的人类文化遗产中,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我们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源泉。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遗产,更有责任传承好这些宝贵的遗产!
那些以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构成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特别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因为它们的非物质性,使之有可能会在我们不经意间,从我们的身边消亡。
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一直在进行中!
1989年11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通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
目前世界上,已有174个缔约国,301项列入非物质遗产名录。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华夏民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更是因为幅员广阔,民族众多而博大精深、精彩纷呈。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如昆曲、剪纸、中医、书法、端午节、以及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藏族格萨尔王传等都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祖先留给中华民族巨大而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中国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截止到2017年今天,中国已有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功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还有更多濒危的遗产需要我们加以保护与传承。
因为爱和责任,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和使命,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我们共同倡议、发起、举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此刻发出我们庄重的宣言:
我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保护者和传承者,我们把这视为我们的理想与目标,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事业当中团结努力、携手前行!
我们希望并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创造的文明之花——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处处盛开,永远绽放!
2017年7月15日 中国 北京 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