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 加码"定向宽松"助推实体经济
中新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陈康亮)中国银监会1日正式启动对国内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调整。此间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官方此次调整具备相当的“定向宽松”导向作用,将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所谓存贷比,简单而言是指银行放出去的贷款,占收进来的存款比例。贷存比越高,意味银行盈利能力越强;但如果存贷比太高,银行则可能因为资金不足而产生挤兑风险。故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按照《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国内商业银行存贷比的上限是75%。
对此,银监会昨日宣布,调整存贷款计算口径。存贷比分子(贷款),扣除了6项,包括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三农”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等;而分母部分,则新增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等2项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调整之所以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在于,此次调整将对小微企业、“三农”的贷款从存贷比计算口径中剔除,能够增加银行对这些领域提高信贷支持的积极性,具备“定向宽松”的引导作用。
对此,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亦持相同意见。宗良指出,存贷比考核口径的调整,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将资金投向希望发展的领域,在当前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背景下,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央行此前的“定向降准”做了政策配套。
郭田勇则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市场对于75%存贷比的规定诟病较多,但目前修改《商业银行法》的成本比较高,故银监会采取了一种折中式的做法,即在不改变75%存贷比的情况下,调整存款和贷款的计算口径,给银行新增贷款腾出空间。
中信证券则发布报告称,此次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达标压力,有利于商业银行(特别是一些存款紧张的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此举亦再一次表明了决策层通过表内信贷等方式填补非标清理带来的融资总量缺口的意向,预计2014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量将进一步提升至9.5-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然而,光大银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周红红则提醒中新社记者,尽管此次调整将会释放一定的信贷规模,但规模有限。实际上75%的存贷比上限对银行机构的限制作用有限,去年整个银行体系的存贷比维持在65%左右,距离“监管红线”的空间较大,此次调整可能对部分小银行的松绑作用更大。
对此,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徐冰玉亦表赞同。徐冰玉进一步指出,此次调整带来的整体放松程度低于预期,市场原来对同业非结算存款纳入分母的预期并未被银监会采纳;静态考虑存贷款口径调整后,贷款释放将不超4000亿元,总体流动性压力缓解有限。
针对未来监管层应如何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助推实体经济的问题,周红红认为,当前制约银行贷款投放的核心因素除了商业银行的策略定位和年度计划等经营性因素外,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存在根本性制约,下一步监管层若能在此方面做出适当松动,将对支持实体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