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电动车带人”,郑州交警再回应
电动车带人话题火爆网络,报社微博阅读量30万+,转评赞过千,网友吵翻了……
□策划政务产品部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郭兵实习生张阳文图
想知道电动车出行的关注度有多高?来看看大河报官方微博已吵翻了的评论区就知道了!11月27日起,大河报推出“关注电动车安全出行”系列报道,引起数十万网友关注。截至12月1日16时,#为什么不让电动车带成年人#话题总阅读量已经超过30万,针对网友观点,记者再次采访交警部门。为规范电动车出行,我们的城市还有哪些“大招”待放?
热议:电动车带人话题火爆网络
11月29日,大河报继续关注电动车安全出行,“电动车有后座,为啥不能带成年人?”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截至12月1日16时,大河报官方微博“为什么不让电动车带成年人”单条阅读量超20万,转评赞超千条,“电动车后座带成年人,你支持吗?”投票转评赞也过2000,#为什么不让电动车带成年人#话题总阅读量已经超过30万。话题同时引发河南日报、私家车999、平安中原、新浪河南、郑州同城等媒体和大V关注。
有网友认为,应遵守法律规定,不违规载人:
“法律的确规定了电动车只能带12岁以下的。”
“两个成年人在电动车上骑行确实不安全。现在共享单车这么多,有啥不方便的?”
“带两个小孩出门可以打车啊,现在打车多方便,安全无小事,安全问题首先自己需要重视。”
更多的网友则持相反意见:
“载了几十年了,突然说不安全了。”
“老人想出去怎么办,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腿脚不方便的,总不能让老人自己去挤公交和地铁吧,我建议电动车允许带一名成年人。”
“带一名12岁以下的儿童,那和带成年人有啥区别?按照现在营养健康指标,有12岁儿童体重身高甚至超过一些成年人。”
“我觉得与其禁止带人,不如实行驾照资格制,这样既可以树立良好的安全骑行意识,也可以将法律条文深入到每一个非机动车驾驶员上。”
回应:全国多地都有非机动车载人的硬杠杠
11月29日下午,针对网友热评,记者再次采访郑州交警部门。
电动车只能带一名12岁以下的儿童是新规吗?是郑州地方规定吗?对此,郑州市交警三大队车站一中队队长王杨介绍,关于电动车带人,《河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成年人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城市市区道路上可以载一名十二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第五十一条规定,对于非机动车违反规定载人的,处20元罚款。
记者查询北京、江苏、甘肃等多地交通安全条例发现,这些省市都把12岁周岁以下设置成非机动车载人的硬杠杠。“目前,我没有听说哪些城市明确规定非机动车可以搭载成年人的。”王杨告诉记者,交警只能依法依规执法,至于网友提出的“有的儿童体重、身高超过成年人”问题,不能用个例来改变群体。也有网友说:着急送病人,难道也得骑两辆自行车吗?王杨建议,遇到紧急情况,第一时间求助警察,“紧急情况肯定会受到人情照顾。”
延伸:规范电动车出行,我们的城市能做什么?
其实规范郑州交通秩序,只靠交警管是远远不够的。市民的自觉、法律的约束以及出行的便利性都是文明驾驶的必要条件。
大河报记者注意到,近日,郑州连续出台多项规定,为净化交通环境提供有力抓手:一个是交通违法将与个人信用积分挂钩;另外一个是摩的非法营运最高罚款5000元。
11月下旬,郑州召开城区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郑州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专项治理。根据《郑州市个人信用积分管理暂行办法》,非机动车闯红灯、越线停车、随意横穿马路将与信用积分挂钩。经交通部门认定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人,将在申请财政扶持资金、政府部门评优评先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此外,根据《郑州市规范城市客运行为若干规定》,12月1日起,郑州市交通与公安部门的执法人员将正式对“摩的”拉客开始处罚,禁止利用电动自行车、机(电)动摩托车、三轮车、老年代步车等车辆从事客运经营,违反该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道路检查,收集有关证据后,将案件材料移送郑州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有法可依后,还要有路可走。
郑州正处于快速“长个儿”时期,高架桥、地铁线不断增加,城区道路施工,围挡圈起来,主干道关闭,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又一锅粥地堆在路上了。郑州市交警三大队车站一中队队长王杨形象地说:“交警整治改善一个路口的交通秩序,需要半年、一年时间,毁掉它只需要一个围挡!”因此,王杨建议,在道路施工时,需要更科学的规划,尽量不牺牲现有交通。
另外,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城市给予了机动车过多的路权,郑州也不例外,例如双向四车道的城市干道,都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只能跑到快车道上抢路。而一些非机动车道上,停车位一划,非机动车只剩下十几厘米的通行空间,这些都是非机动车遵章行驶的阻力。王杨介绍,近年来,郑州已经陆续施划出大批非机动车道,取缔非机动车道上的停车位,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合理设置道路隔离设施,让人、车各行其道。
郑州公共交通有没有发力点?目前,郑州公交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地铁线路也不断增加,但是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小区到公交车站的距离,让一大部分市民放弃了公交地铁,骑上了心爱的小电动。很多城市提倡地铁过社区,公交开进地下车库,真正融入到小区里,这样市民就更乐意低碳出行了。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