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部署企业技改升级 扶持新兴产业成长

19.11.2015  14:39

  过剩行业面临新的生机。

  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该会议认为,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使“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是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的重要举措,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

  会议确定,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支持轻工、纺织、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有市场的企业提高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有效降低成本,扶持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成长。

  上述决定对一些过剩行业是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周维富认为,传统行业在总量过剩时,高端产品还是要从国外进口,反映出中国的产业结构在技术上还是存在着瓶颈,包括装备和研发能力这些方面还是存在需要突破。鼓励技改升级的话,就是要把产业转移的基础做扎实。

  “通过调整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还可以为行业开辟新的市场,比如有些产品升级后,产品的使用范围可能会扩大。”他说。

  发布技改升级目录

  11月18日的常务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发布工业企业技改升级指导目录,编制年度重点技改升级项目导向计划,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激发企业对接市场需求自主升级改造的动力。

  同时要简化前期手续,推动并联审批,加快项目落地,研究推广对符合条件且不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技改升级项目实行承诺备案管理。

  另外还要推进落实财税支持措施,创新中央财政技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技改升级的支持。

  这样做可以解决目前行业过剩和价格持续下跌和行业亏损的问题。

  对此,中国水泥协会信息中心副主任陈柏林认为,今年水泥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产量也在下降,一些银行也不愿意贷款。

  “现在国家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可以加快结构调整,在压缩产能的同时,尽快使行业获得生机。”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水泥产量为18.47亿吨,同比下降了4.6%。此前2014年全国水泥产量为24.76亿吨,为历史以来的新高,比上年增加了5700万吨左右。不过今年3月以来,水泥行业产量一直是同比负增长。

  钢铁业行业也类似,今年前10个月全国钢材产量为 9.34亿吨,同比增速为1%,有说法是全年可能达到人均1吨的水平,过剩严重。

  原鞍钢经济研究所专职研究员马忠普认为,这次技术改造,核心是企业结构调整。比如生产高品质的钢,这样的技术改造国家也支持。

  另外,也要支持一些企业走出去,去国际开矿,去国外建钢厂,把企业产能转移出去,这样的改造国家是支持的。

  支持企业直接融资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要完善金融服务,健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激励机制,鼓励银行开展贷款重组,加大技改升级信贷投放,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鼓励采用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融资聚智,突破技改升级难题。

  这对很多过剩行业而言,是一个翻身的机会。原因是过剩行业早已不被银行纳入贷款支持的范围,且亏损严重。

  中国水泥协会信息中心副主任陈柏林认为,前两年水泥行业被划入过剩产能之后明显出现融资能力下降的问题,银行不愿意贷。下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是要解决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等对大气的污染问题,从而实现水泥从量的增长逐渐转到能耗和污染排放总量逐渐下降的道路上来。

  为此要加快淘汰,压缩过剩产能的步伐,做好节能减排,不仅是总量减排,单位产量也要减排。

  数据显示,过剩行业在产量巨大时,价格下跌严重。比如今年前10个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钢铁)出厂价格下降了16%。上游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出厂价格下降了20.8%。其他的煤炭开采行业,石化加工业,纺织业,以及有色冶炼行业,甚至汽车出厂价格,都出现了下滑。

  不过纺织行业出厂价格跌幅小些,前10个月仅仅下跌了2.4%。中国第一纺织网纺织行业分析师汪前进认为,纺织技术改造肯定是一个大方向, 在中低端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只有两条路。要么是升级,包括产品和技术,这就涉及到创新的问题;另一条路是转移,对于纺织产业来说,这两年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往东南亚地区转移。

  而这种升级也是必要的。“纺织行业过剩的只是中低端, 高端产业的部分相对来说就没有出现明显过剩,甚至是供不应求的。”他说。

  他指出,纺织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技改尽可能做好引导,帮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