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郑爽,就不要再对她说“加油”了
【娱情分析】
郑爽真的需要考虑心理咨询了,最好说服母亲一起去。经济独立带来摆脱家庭控制的可能,从而有了从心理上改变旧有不良图式的可能。就不要再说“加油,郑爽”了,被完美主义长期压迫的人听到这词像是在贬低和批评,那么,去找心理咨询师,成为自己吧!
郑爽又上热搜榜了(不要说汪峰了,撒贝宁都没抢到头条),又是由于种种行为令人难以理解。
好多人都在问一句话:爽妹是不是该去看心理医生?人们往往是在见到有人言行与一般人有异时发出这个疑问,那么爽妹到底有没有这种需要?
我们来看两件事:一是《旋风孝子》的父母们关心郑爽体重,心疼她太瘦了。
二是郑爽提起14年前被同学排挤落泪,说当时不知道那个叫欺负人,心里难受却从未对家人说过。
关于郑爽的身材和健康,黄晓明妈妈说,“我觉得爽的腿没有我胳膊粗”,包贝尔的妈妈更是热心支招:“你给她做胃镜了吗?”爽爸自然表达了着急担忧的心情,回到房间后试探性问道:“大伙又说了你没吃饭。”而郑爽似乎对于吃饭的问题很是敏感,赌气控诉:“我吃了呀,再说我要成为一个大胖子谁会喜欢我呀,如果观众喜欢我没有什么不可以。”一句关心的问话无意间触到了女儿“雷区”,郑爽最后急了:“你们讲的我比谁都懂,所以我就说不愿意做这个行业,不愿在这个圈里待着!”父女关系一时陷入僵局。
一般人的反应估计首先是感谢各位长辈的关心,同时面对问题去解决它。郑爽却只感受到难以承受的压力。她的思维方式是要么做到百分之百完美地好,要么就退出。至于第二件事,十一岁大的孩子心里不舒服一般会和父母谈,不能表达清楚感受也会说“难受”,难过成节目里那副模样还不得向父母求助啊?但是爽妹没有说。
为什么她会有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反应?因为妈妈亲口说的:妈妈想做演艺人员未果,对郑爽实行军事化管理,对学业、专业要求极高,一定要把她培养成演艺人员。
也就是说,母亲的爱有条件,郑爽在为母亲而活,在帮母亲完成她未完成的人生。新精神分析学派有个“镜映理论”,母亲敏锐地感知婴儿的需要,孩子从母亲的脸上就能照见真实的自己,形成真我;假如母亲只看得见自己的需要,婴儿扭曲、放弃自己去适应母亲的需要,会发展出“假我”。发展出假我的孩子全身心去感知母亲的感受了,自己的感知觉被搁置、漠视,就会像郑爽那样不知道被人欺负,也不见得知道可以向父母求抚慰——因为她习惯了被忽视感受。
从小被要求达到别人眼中的完美,过度强调要完美,不单是她自身的需要被忽略,其他人表达的情感经她的思维方式一转换,也全部变成要求。“你好瘦”这句话里的善意、关心、爱护、心疼……统统被过滤——她习惯了接收挑剔、评判、不满,关爱于她来说比较陌生,她只感觉到了期望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她老在节目里绷不住,要炸。如果人生是个压力锅,时间长了谁都会炸呀。
理顺了她的成长过程,她许多看来不可思议或过度的行为都有了解释,比如“郑爽自卑为男友整容”的传闻。
或者按照母亲的互动方式,爱就是迎合对方的需要,成为对方想像中的人。同时,仅仅为讨好别人而活,这和人的本性相违,人性都是要活出自我的,希望大家喜欢自己天生的模样,天然的性格,于是郑爽在娱乐节目里既想表现完美(不让父亲提箱子)又经常反抗、不配合(拖累韩庚、喊“漏油”)。
网友评价统评为“情商低”的行为,像自曝不想演《新还珠格格》做“山寨明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旋风孝子》一开场就没完没了叮嘱爸爸不要乱说话(只顾自己表达、不顾别人感受)、长辈们关心吃饭问题当作是攻击(负面情绪主导)……准确地说属于自恋。
我们在0-6个月婴儿期无不自恋,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饿了哭一哭有奶吃,尿过一伸腿尿片就换了。随着母亲偶尔几次照料不周,婴儿在满怀爱的环境中经过恰当的挫折慢慢打破自恋幻觉。假如婴儿太多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就容易停滞在这个时期,长大后仍然固执地要求世界向自己走来,而不是自己向世界走去。
郑爽奇怪的言行反映出她备受煎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冲突却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她责怪父亲光是批评不给她想办法,不如说是她对母亲完美要求的抗议。作为观众,大多看明白了她沉浸在痛苦中,主观上没有主动整人害人之心,并不讨厌她,甚至郑爽工作室出现了“爽妹、爽爸CP”有违善良风俗的说法,报道、评论仍以善意批评为主。可是工作室真的不为“父女CP”脸红吗,连节目组的花字看起来都很尴尬。
当前娱乐圈有的艺人过于精明、会做人,说白了就是损人利己,为抢角色、多上戏,能使出各种令人不耻的丑恶手段,长于炒作、短于演戏的比比皆是,当面笑成花、背后捅一刀层出不穷,这些都是主动出击伤害人。像郑爽这样主观上没什么恶意,明显看得出说错话、做错事是不经脑子造成(杨幂、刘恺威被传离婚期间当众揭破两个人聚少离多),比较而言她的行为紊乱不讨人喜欢,却显得很单纯,大家同情、关心之余,主要惋惜这么好的姑娘怎么长不大呢?
然而她会解读为善意呢,还是攻击呢?
到了影响社会功能(上节目屡屡失控)的程度,爽妹真的需要考虑心理咨询了,最好说服母亲一起去。母亲带来的思维定式,和母亲一起去解决最好。从以前的访谈可以看出,妈妈爱爽妹,她爱的方式不对,有时由于心理能量不够,给予的爱不够,这种情况下她明白过来,会作出改变,停止伤害女儿。同时,这类母亲长期只看到自己的内心需要,她们自动反思带来成长发展的可能性小,一般人很难说服她们承认伤害了孩子,而且是严重伤害。
如果母亲不愿意,爽妹就不要指望别人来替自己想办法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二十五岁的成人即使心理发育停滞在十一岁,仍然有童年时不曾有过的优势:经济独立带来摆脱家庭控制的可能,从而有了从心理上改变旧有不良图式的可能。就不要再说“加油,郑爽”了,被完美主义长期压迫的人听到这词像是在贬低和批评,那么,去找心理咨询师,成为自己吧!
□翠红(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郝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