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边这场万人大联欢,新华社点赞!

12.09.2019  20:41

滔滔黄河东流,浪涌岸阔;伟岸的炎黄二帝雕像,注视着广场上欢庆的人群。12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联欢活动在郑州举行,万余名各民族兄弟姐妹欢聚在中华民族母亲河南岸,进行运动会最受关注之一的盛大活动——民族大联欢。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这是民族大团结的盛会,也是你我他共同参与的运动会。一亿河南人民和各民族同胞齐心协力办好一届彰显民族团结、展示民族风采、展现中原风貌的体育盛会。正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也抓住机遇,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百姓获得感。

民族体育盛会恰逢中秋佳节。办好一场会,提升一座城,共赏一轮月。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舞台,团聚团圆团结的欢乐喜庆,感染着关注参与倾心这一盛会的每一位中华儿女。

相聚联欢 共庆民族盛会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有朋远来,礼乐相迎。12日上午,在远接、近迎、礼敬的迎宾仪式中,34个参赛代表团、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步入民族大联欢会场——炎黄广场。

1953人组成的鼓阵和旗阵在黄河南岸绵延1953米列队远接;56名黄河汉子擂起大鼓,56名少女跳起古风舞蹈,夹道近迎;300名少年在笙、瑟、编钟等古乐声中吟诵着欢迎词,礼敬嘉宾。

新华社记者顾立林摄

据介绍,以“礼”相邀为尊敬,以“乐”相迎为和谐,民族大联欢的迎宾仪式,体现中华文明中秩序与和谐的理念,也象征着民族运动会是和谐、团结的盛会。

中原大地,黄河岸畔,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欢聚在这里,载歌载舞,携手联欢,共叙情谊,促进团结,掀起了民族体育盛会的联欢热潮。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一曲曲欢快的歌舞,一份份真挚的情谊,荡漾在你我的眼前、耳畔、心间。

民族大联欢是民族运动会中最受期待的活动,放在运动会中期举办。正值赛程过半,各代表队运动员在竞技上各显其能,展演中力争上游,大联欢承上启下,开启精彩的下半场。

本届民族运动会,34个代表团,56个民族的约7000名运动员,参加17个竞赛项目,194个表演项目的比赛。加上会务工作人员、观摩人员、裁判员、记者等共1万余人齐聚中原。

“场面宏大,氛围热烈,服务周到,这辈子都难忘。”参加过三届民族运动会的青海民族武术代表队运动员杨学海不仅在赛场上展示了所学的传统武术“驷意八门拳”,更对本届运动会的系列活动赞不绝口。70岁的杨学海参加过诸多赛事,但他觉得,民族运动会上各民族同胞相聚的热情最能感染人。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我们来参加比赛,能和各民族的朋友切磋技艺,感到很开心、很高兴,56个民族是一家,同样也要为他们加加油。”湖南秋千代表队运动员吴安珍和队友获得55公斤级双人触铃一等奖,赛后吴安珍放松下来,不断为其他运动员加油鼓劲。

据介绍,本届民族运动会参赛运动员人数为历届最多,规模最大;参会运动员都是优秀选手,竞赛表演水平高;竞赛表演项目有很强的民族性、文化性、观赏性、群众性,丰富多彩;比赛场馆均按照民族运动会标准安排,场地一流。

河南省委负责同志表示,以“古”闻名的河南,正以“新”出彩,办一届展现各民族大团结、展现中原出彩形象的体育盛会,是一亿河南人民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民族大联欢上的欢声笑语恰恰说明承诺在逐步兑现。

以人为本 提升城市品质

斑斑驳驳的外立面,五花八门的横幅广告,老旧的铝合金玻璃门,30余年前建成的郑州体育馆,与人民路商圈的其他建筑相比,总有些格格不入。为迎接民族运动会中的民族健身操比赛,郑州体育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变形”后的场馆有了崭新的灰色外墙,馆内设施齐全。民族运动会结束后,这里将是郑州市民锻炼的好去处。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郑州正乘着举办民族运动会的东风,实现城市全方位的提质升级,让民族盛会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其中,珍珠球、蹴球、射弩等比赛分别安排在郑州师范学院、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市十一中等学校场馆进行,多处体育场馆的改造提升,为学生的体育训练和市民的健身运动提供了便利。

“一场盛会,是对举办城市的综合检验,城市建设管理的水平、人文素养等都体现在其中。”郑州市市长王新伟说。

新华社记者顾立林摄

办好民族运动会,是挑战更是机遇。郑州落实“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做好序化、绿化、洁化、亮化文章,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千条优秀路、百条卓越路、十条极致路”路段创建,加快打造有秩序、有气质、有品位的宜居宜业城市,以崭新的城市形象喜迎民族盛会。

“街区的‘里子’‘面子’都焕然一新。”网友慧欣连续半个月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身边美丽街景:有小桥流水的口袋公园,有如诗如画的文化走廊,有魔术般变幻出的小区驿站……每天吸引一波又一波的点赞。

提升“硬环境”的同时,郑州还注重打造“软环境”。51岁的郑州市金水路环卫工人伊秀平加班到夜里12点,第二天3点重新到岗,把自己负责的路面认真清洗了一遍,“把地扫干净了,让郑州更好看”。其实,所有人都在守护城市的清洁,开幕式结束后,4万余人欢聚的现场干净整洁,引来网友纷纷点赞。

在媒体服务上,郑州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抽调郑州日报、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单位人员对口服务,在新闻发布、直播采访等各个环节提供便利,提升盛会的传播力、影响力。

新华社记者顾立林摄

此刻的郑州,约7000名运动员、4万余名志愿者、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正拼搏在赛场、散布在街道、坚守在岗位,为民族盛会真心喝彩、倾心奉献。

陕西表演项目“陕西非遗花样跳绳”领队杨晓波入住大河锦悦酒店后,立刻感受到这里的用心:“酒店方组织了欢迎仪式,午餐时又为我们的小队员开了生日派对,如此温馨,令人感动。”

“郑州变化真大,环境更好了,经济更发达了,加入了‘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发展进步、市民的友好热情,让甘肃代表团联络员闫长武欣喜又惊讶。

全市GDP突破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举办盛会已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点金石”。郑州通过积极筹办民族运动会,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养,提升城市品质,为梳理发展脉络提供了良机,更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加助力。

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郑州有信心、下决心、用行动,办成一届‘安全、节俭、创新、出彩’的民族盛会;郑州也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厚植优势,在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交流交融 共谱团结篇章

在10日下午进行的男女混合双蹴决赛上,福建蹴球代表队打赢了湖北蹴球代表队。但湖北队的教练张来成毫不气馁:“没事,打得已经很不错了。”“打得好,晚上得请吃饭啊。”赛后,湖北队的吕金花笑着对福建队队员说。福建队队员李圣辉回应:“都是兄弟队,少不了聚会。”赛场上,运动员为民族体育拼搏奋斗,赛场下,朋友们为民族情谊举杯喝彩。

参加本届民族运动会的河南民族健身操代表队,18名队员中有10人是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或回族的学生,他们都在郑州市第七中学内高班就读。维吾尔族运动员依帕尔克孜·艾麦尔说:“民族健身操的动作融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我虽然代表河南参赛,但展示的是各民族的文化。”

66年来,民族体育盛会越办越好,竞赛场成了各民族展现风貌的舞台,民族运动会成为各民族交流交融的平台。

19岁的夏之语高举引导牌,已在赛场外站立多时,她是本届民族运动会的志愿者,是射弩赛场参赛选手的引导员。“我们要尽心引导,保持礼貌,做好服务是第一位的。”这位来自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是本届民族运动会上7000余名赛会志愿者中的一员,她想为各民族的团结、团聚贡献力量,让各民族朋友感觉到东道主的友善。“引领运动员找到地方,让他们有一个安定平稳的心态,顺利参加比赛,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云南独竹漂代表队队员白艳梅在集训中晒得黝黑,双手也磨出了老茧,但21岁的哈尼族姑娘仍旧笑得灿烂,“这是一项快乐的运动,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郑州妈妈孟群霞带着7岁半的孩子赶到5公里外的火炬传递现场,为火炬手加油鼓劲。“就是想让孩子感受一下现场氛围,民族团结这么喜庆的一件事,不能缺席。”

这是民族体育的盛会,也是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众人齐心协力,以赛会服务之名,赴民族盛会之约。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通过民族运动会的舞台,发展民族体育,展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兄弟姐妹在中原大地团圆团聚、团结一心,56个民族的深情厚谊越结越深。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