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陇海大院”入围“感动中国”候选名单
在高新海的小屋里,好心邻居给他洗脸、梳头。
□记者王惟一文白周峰摄影
核心提示当你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住了几年连邻居都不认识,是否会怀念那种久违的邻里温情?近日,在“感动中国”2014年度评选中,郑州市二七区的“陇海大院”爱心群体凭借39年如一日的邻里大爱,成为27个候选对象之一。
大院虽然拆了,每天也没断过人来陪高新海
1976年,25岁的高新海在下乡当知青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从此卧床不起。随后,残酷的命运接踵而至:二哥因肝癌去世,大哥患了肺癌,父母相继去世……正当高新海彷徨于生命的十字路口时,与他基本上同龄的陇海大院邻居们,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2014年5月,以高新海故事为素材创作的电影《好好的活着》上映。
由于陇海大院拆迁,高新海目前暂住在幸福路5号院。昨日上午,记者走进这间经过改造的一居室,房间虽小却很温馨,墙上装饰着大红剪纸、粉紫气球,床头摆着鲜花,床尾是一张麻将桌。
虽卧床多年,高新海的气色却相当好。“这么多年,全指望邻居们天天守着,我虽然没有自己的小家庭,但陇海大院就是一个大家庭,比小家更温暖。”即使拆迁后不住在一处,这里每天也没断过人,“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都有人陪”。
樊石头一大早就来了。“我俩是邻居,在铁二小就是同学,还一起加入了火车头少年足球队。”拆迁后,樊石头搬到西大街,但他一有空就骑着电动车来幸福路,“这么多年,早就成习惯了”。
正聊着,赵新义也来了。他既是陇海大院的老邻居,又和高新海一起当过知青,拆迁后也住在幸福路。“我们离得近,平时来得比较勤。”他熟练地扶高新海起身,帮他穿衣、擦脸、梳头、拖地、倒尿……一切都是那样自然,30多年未改变过,除了变换的时空和两鬓霜染的白发。
老中青争当志愿者,用行动把爱传承下去
2008年,陇海大院的故事被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后,感染了更多人加入这个爱心群体。
陇海大院社区主任井勇告诉记者,社区工作人员帮高新海办了低保、医保,还联系了慈善医院。周边热心商户积极捐款捐物,一次高新海患病,一位商户毫不犹豫地捐了一万多元;高新海家里的轮椅、电动三轮车、麻将桌等,也多是商户们捐赠的。
郑州101中学学生志愿者、红十字会志愿者、知青志愿者从2008年开始陆续加入进来。每到周末,都会有一批志愿者来高新海家,一起做饭、聚餐、唱歌,其乐融融。志愿者里有跟高新海同龄的知青们,“他们之间共同话题多,聊起来很开心。”井勇说,“还有各个年龄段的红十字会志愿者以及郑州101中学的孩子们。”老中青三代,共同濡染着陇海大院的精神,并用行动把这份爱传承下去。
高新海床头的本子上,一笔一画地记录着每一份对他的帮助。虽能力有限,高新海仍尽自己所能去回报——苦练几个月,学会了开电动三轮车,常义务载着邻居们出门办事。
陇海大院的爱心不只是集中在高新海的身上,据井勇介绍,陇海大院里的脑瘫女孩、孤儿,都得到了邻居们无私的温暖。“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就是我所理解的陇海大院精神。”井勇说。
能感动中国的未必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这隐藏在市井小街、点点滴滴的漫长守护,或许更加温暖动人。
1月31日,2014年度“感动中国”投票活动即将结束。如果您也被陇海大院的故事打动,不妨为这群有爱的邻居投上一票,让这平凡生活中的邻里大爱感染更多人。
投票网址:http://news.cntv.cn/special/gdzg2014/toupiao2014。快为咱河南的“陇海大院”点赞吧!
(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