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区机遇遍地堪比当年深圳 成创业高地

09.05.2014  11:42

  基础设施完备,政策优惠,一些原来端着铁饭碗、有着令人羡慕职业的人,纷纷来到郑州航空港区创业。一个央企的高管,放弃编制来了;一个上市公司的白领,辞去工作做电商;一个快递员,华丽变身物流总监……这样的奇迹,每天都在郑州航空港区上演。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凌 记者 邱琦  沈翔

  航空港大事记

  ●2013年3月26日,郑州海关快件监管中心在新郑国际机场正式开通运行。

  ●2013年4月3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在国新办举行,向中外媒体发布相关情况。

  ●2013年4月11日,郑州机场开通第二条直飞美国的全货机航线。

  放弃央企编制来转卖挪威三文鱼

  郭黎民语速很快,虽然才34岁,却已有10年国际货运方面的经验。他曾是一家国际物流央企的高管,负责进出口货物的货源组织等工作。

  去年3月底,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我现在的上司打来的,他邀请我到郑州航空港区组建一家国际货运公司。”郭黎民说,纠结了一个多月,他终于下决心交了辞职报告,舍弃了央企的事业编制。“河南等了多少年才等来航空港区的机遇,千载难逢,我更不能错过”。

  去年6月初离职,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的筹备,河南邦达天原国际物流公司成立了,作为副总,郭黎民把眼光放在了鲜活产品的进出口上。

  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拿到了挪威三文鱼进口货运的代理权。以前,几乎所有挪威进口的三文鱼都要先坐飞机到天津,再分拨到各地水产批发市场。现在,三文鱼在挪威屠宰后,当天23点左右从阿姆斯特丹运上飞机,10小时后就在郑州机场降落。第二天15点左右,郭黎民的公司就完成了检疫、报关等手续,用冷藏车将三文鱼连夜运往北京,正赶上第三天凌晨北京水产市场开市。晚上,就端上了各大饭店的餐桌。

  上市公司白领辞职来做电商

  2009年,不到30岁的申伟栋做了不可思议的选择:辞去上市公司工作,单打独斗创立了一个前途未卜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网站——郑州伊赛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这个看似不靠谱的举动,因为背靠着郑州这个全国唯一的综合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他赌赢了:5年,网站的销售额就突破了6000万元。

  2009年6月,申伟栋放弃了上市公司年薪很高的管理岗位,与妻子一起开始在网上销售电子产品。刚开始主要是做电子眼、对讲机、摄影器材等的出口业务,现在又拓展到了服装配饰、美容美发等领域。代理的产品已远销欧美,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还合作建立了海外仓库。

   被猎头相中的28岁物流总监

  2007年,从郑州大学毕业的张锟升进了中牟的一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做调度,月工资1200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