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祭城路"更名"平安大道" 专家:割断郑州文脉
原本“祭城路”的路牌,已经更名为“平安大道” 侯建勋/摄
这两天,郑州市祭城路上的不少人发现,“祭城路”的路牌被换成了“平安大道”。
作为郑州最有文化的一条路,名字突然被改,让众多市民和专家接受不了。在他们看来,这名字一改,不仅不合规范,还断了郑州千年文脉。
市民
路名说改就改 太任性
住在祭城路边上的徐先生,这两天发现家门口路牌上的“祭城路”,突然变成了“平安大道”。
他上网查询发现,5月2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的通告》。通告中称,经郑州市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
关注“祭城路”改名一事的不只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还有很多老郑州人和关注郑州历史文化的市民、学者。
看法
“现在的新地名,
都是坐在屋里凭空想的‘白开水’地名”
郑州的哥王国顺就是关注者之一。在他看来,“这么有意义的路名说改就改,太任性了。”
在王国顺看来,新名字“平安大道”和“祭城路”根本没有可比性。“像大同路、老坟岗、解放路、岗杜街、西工房,每个地名都有自己的故事。现在的新地名,都是坐在屋里凭空想的‘白开水’地名,没有任何意义。”
专家
祭城路改名 割断了郑州的文脉
早在去年,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就作为郑州市地名专家,参与过“祭城路”是否应该改名为“平安大道”的讨论。
昨天,张新斌说,当时参与讨论的专家们的意见很一致,大家都坚持认为应该保留“祭城路”这一路名。
在他看来,祭城路不仅是郑州东区的文化地标,也代表着郑州东区悠久的历史文脉。因为,“祭国”作为一个城邦国家,不光在郑州历史上,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一席之地。它参与过周王室的很多政治活动,在《左传》中也有很多和它有关的记载。“郑州从商代到西周,尤其是西周这一时期的历史是比较模糊的,祭国这一段历史刚好填补了郑州这段历史的空白。”
对于这次道路更名,张新斌说,他们事前并未听到消息,相关部门也没有再次征询他们的意见。
声音
“祭(zhà)和荥阳的‘荥’一样,是郑州专有的字”
当初曾一同参与讨论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安国楼,对于“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一事,也表示不能理解。
作为郑州市地名办的顾问之一,曾在讨论会上提出过反对意见的他坚持认为,祭城路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郑州历史上来讲,如果祭城路没了,那郑东新区就成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祭(zhà)和荥阳的‘荥’一样,是郑州专有的字。现在这一改名,等于割断了郑州的文脉,几千年的历史就这么被抹掉了。”
质疑
改名没有依据 不符合规范
郑州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子文也是郑州市地名办的顾问。对于改名,他也非常反对。并且,除了文化的原因,在他看来,这次改名,是违反规定的。
孙子文说,不管是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还是民政部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都要求对改名慎之又慎,尤其是2013年8月15日通过的《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地名的更名,除非有这几种原因:“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以及其他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地名,必须更名。”而“不明显属于上述范围的、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得更改。”
在孙子文看来,祭城路根本就不在必须改名的范畴。
而且,就在5月29日,民政部刚刚痛批过改名乱象。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慎重更名,“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起一些洋气点的地名。不仅让群众看着一头雾水,也割断了地名文脉”。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联系郑州市民政局,因为不在工作日,对方回复称具体事宜暂时无法回复。(记者 丁亚菲 首席记者 李肖肖)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