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独立书店艰难中求生
独立书店往往被视为城市文化的窗口,被称作城市文化名片。5月7日,记者走访了郑州的两家独立书店“城市之光”和“书是生活”,了解到在网络书店越来越吸引读书人的目光时,这两家书店因其独特的人文关照、价值取向等特性在传统书店中独树一帜,在夹缝中艰难但充满希望地生存。
特点:“有温度”的书店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内在气质,那么书店就是城市的外在温度。“城市之光”和“书是生活”可以说是“有温度”的书店。
“城市之光”坐落在老郑大南门西侧,门头很不起眼,但从跨进书店那一刻起就能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简洁的装饰,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馆,精心选择的图书,让读者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风格。
正如店主小开所言:“书的好坏不以好不好卖为标准。我希望带给读者好书,不会误人子弟的书。城市之光是独立书店,它有独立的价值取向。像《厚黑学》《成功学》这类书我不会卖。”
“书是生活”也是一家这样的书店,它的原址位于农业路和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由于房租上涨,如今搬到了宋寨南街。记者来到新店时,店主还在忙着装修。这家书店很有文艺气息,舒适的沙发、长长的书桌、舒缓的音乐,还有淡淡的咖啡香味弥漫在整个房间。
店主李博说,“书店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来读者。”
困境:一直都是微利经营
“城市之光”和“书是生活”都不赚钱,一直是微利甚至亏损经营,店主坚持下去只是因为“喜欢”。
“书店2006年3月份正式开业,刚开始的几年都亏损,近两年才不赔钱,但是也不赚钱。”小开说。
李博说,“书是生活”以前在市中心,房租高,每到交房租时,都得“心慌着急”地四处凑钱。
为什么不赚钱?小开列举了三个重要原因:一是大环境,网上图书打折销售对独立书店是个不小的冲击;二是郑州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三是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阅读习惯。他说,阅读变成了一件很功利的事情,不少人对阅读缺乏耐心,逐渐丧失了兴趣。
小开说,开业8年了,“城市之光”的会员只有20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学生,而一个健身房的会员一般就有上万人。
转型:让书店变成思想交流场所
小开说,如果不想“赔钱赚吆喝”,独立书店必须考虑多元化经营。如今,他的书店里除了常规的图书销售区外,还有咖啡、食品销售区。此外,他们还利用微信平台推广书店,定期举行各种活动。“这两年来我们举办了300多场活动,有阅读分享、作者签售、各种讲座等。”
“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书店变成一个爱书之人思想交流的场所。”小开说。
李博和小开的观点一样。他说,“书是生活”搬迁新址后也要尝试着改变,他们准备配合社区搞一些活动,争取培养起社区居民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此外,他们也准备试试“24小时不打烊”的经营模式。
小开说,将来的书店一定不再只是个卖书的地方,而是一个文化交流中心,或者文化沙龙,在这里你可以邂逅和你一样爱书的人,和他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以台湾的诚品书店为例,在大陆实体书店落寞萧条的情况下,诚品书店依靠其创办人吴清友先生独特的经营思维迎来了它辉煌的第23年。吴清友曾说,“人文、艺术、创意、生活是诚品的价值观”,在他看来,书店不光是读书的地方,还是安顿读者心灵的场所。④4
▶▶相关链接
何为独立书店?独立书店是零售图书业态的一种存在方式,不同于连锁书店、大型单体书店、网上书店、图书俱乐部等。它的卖品往往集中在几个知识或学科领域,最重要的特质是不以图书销售为单一目标,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它密切参与当地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起到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