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正建立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平台 追溯肉菜来源
扫码可追溯肉菜来源
经开区第四大街东盛农贸市场内干净整洁
□记者王磊李岚文白周峰摄影
轻轻扫一下小票上的溯源码,可看到蔬菜是哪里种植的。这样的场景,已经在郑州经开区第四大街东盛农贸市场成为现实。昨天,记者从郑州市市场发展局获悉,郑州全市建成区新建(改建)公益性标准化农贸市场20个的任务,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值得老百姓关注的是:郑州正在建立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可以监控全市农贸市场,还可以追溯肉类蔬菜来源。
[探访]
扫一下小票上的溯源码,可看到蔬菜是哪里种的
郑州市经开区第四大街东盛农贸市场,位于经开区第四大街与经南一路交叉口附近。这里已经成为郑州智慧农贸市场的排头兵。
在农贸市场里,快捷支付随处可见。微信、支付宝等都可以兼容一码通支付。
据该农贸市场有关负责人孟川说,电子秤联网系统还可监控蔬菜日销量,科学测算商户进销蔬菜量。
市民赵先生很喜欢来这里买菜。“买二斤白菜,还能看到溯源的二维码,轻轻一扫,就可以看到这颗白菜是哪儿产的?是不是有机菜?”他说。
“可别小看这个追溯系统。”上述负责人说,这些系统会打出一个小票。上面清晰写明:卖家的名字,交易时间,交易品种等信息。
昨天,有市民在菜市场购买一袋金针菇。记者扫描小票上的追溯码,看到金针菇的产地是:中牟县。金针菇经销企业名称是河南万邦批发市场。
“扫描溯源码,可真正实现蔬菜追根溯源。”孟川说。
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人和路与汉江路交叉口西南角的“人和大发菜市场”,是一家新建的农贸市场。由于该市场内安装了中央空调,被群众称为“高大上”的菜市场。
“这个菜市场里有中央空调,冬暖夏凉,在这里经营,冬天不挨冻,夏天不出汗,很舒服。”在市场里经营豆制品的蔡师傅告诉记者。
“俺这市场里配有干净整洁的标准卫生间,卫生间内设有残疾人专用间。市场办公室里的饮水机,还免费提供开水。每天,市场内有专人做保洁,地面上总是一尘不染,在这样的环境里卖菜,感觉很舒心。”蔡师傅说。
“这个菜市场里的货品很全,价位也不高,还有空调,我们小区里的居民都爱到这里买菜。”刘女士住在附近的都市芳邻小区,她提着一兜刚买的蔬菜,一脸兴奋。
在市场里值班的栗留军经理告诉记者,人和路与汉江路交叉口周边有许多居民区,住户近1.5万户,居住人口约有5万人。由于周边小区大部分是新小区,以前又没有农贸市场,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栗经理说,今年年初,人和大发菜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后,立即成为周边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市场内设有水产区、粮油区、果蔬区、干货区、肉品区、面食区、熟食区等,摊位65个,可以多方位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
为提高市场内所出售食品的安全,市场设置了24小时有人值班的农检室,除了对商户所售果蔬进行抽检外,还对顾客提出质疑的果蔬进行检测,并安排专人检查市场里商户每天经营的肉蛋等食品的来源。
[平台]
郑州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监控全市农贸市场
郑州市市场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郑州围绕“市场环境、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追溯、信用管理、支付快捷”这五大智慧农贸市场的核心建设标准,创建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他说,这个信息平台可以监控全市农贸市场,追溯肉类蔬菜来源。与之对应,郑州将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肉类蔬菜市场追溯体系,覆盖市区50%以上的批发市场、菜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等主要流通网点。实现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智慧农贸市场,首先要形成农贸市场的大数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社说,主要是商品流数据和货币流数据,商品流数据主要通过智能识别追溯秤的使用,采集经营者商品流的数据;通过新型电子支付工具,采集货币流的信息。
孟川也提出,商品流数据主要用于追溯等监管需要。“商品流监管是农贸市场与超市最大的区别,农贸市场经营者众多,传统手段如索证索票往往流于形式,商务部门推行的商品追溯达不到实际交换目的。如郑州定点屠宰的数量与农贸市场索证索票的数量相差巨大,因此只有掌握商品流的数据才能真正监管。”
[目标]
2020年郑州标准化农贸市场将达240家
郑州市市场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计划,郑州2018年初步建立生产流通信息服务平台。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郑州“菜篮子”产品全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
“到2020年,全市含生鲜区经营的社区便利店、超市生鲜卖场将达300家,平价商店将达300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将达240家。”他说,每个行政社区平均建设两个以上“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基本满足15分钟便民生活需求。
据介绍,随着改造工作的逐步推进,商户及市场管理者看到了改造成果,也尝到了市场改造带来的甜头,意识上有很大的转变,整个改造工作也比以前进展更快。现在,进入改造后期的多家农贸市场已经陆续开门营业。今年年底,全市新建(改建)公益性标准化农贸市场20个的任务将全部完成。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