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推行生态葬八年 900位逝者长眠林中
春光明媚,又一年清明临近——这个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祭祖、扫墓等习俗,让人多了几分五味杂陈。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谈“人生之礼”时,引用庄子之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清明将至,一个个“忽然而已”的生命,也让人们在饱含深情的祭奠缅怀中,再次面临关乎人生的选择:以怎样的方式来“送别”,来追思。是固守传统?还是接受清明新风尚?当殡葬费用多样化,是不惜重金“厚葬”还是简约“薄葬”?或情愿,或不得已,人们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背后,体现心境差别,也折射社会及风俗的变革。
报社讯“在地球母亲的怀抱里,用生命诠释生命。”有人曾这样形容树葬,认为是以另一种方式,让生命进入永恒。
又一年清明将至,3月28日,由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绿化办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清明雨、绿色风、文明行”郑州市第八届集体树葬活动,在河南福寿园举行。郑州市72个家庭,以树葬的方式“送别”亲人,将亲人的骨灰葬于树下、入土为安,也让思念和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别样“送别”:用心装点树捧照片留影
长桌上,白幔低垂,黄菊点点,婉约的《送别曲》中,一个个家庭陆续捧着亲人的骨灰赶来,通过郑州市第八届集体树葬活动,做最后的“送别”。
上午10时30分,人们集体静默后,捧起灵盒依次前行,前往树葬地点。
挖坑、植树,再把亲人的骨灰小心安放,浇水、培土……很快,原本裸露的土地上,又植起一片新绿,植下的大叶女贞树四季常青。
“这是我专门买的绢花,想把树装点得更好看。”76岁的吴女士“送”爱人的骨灰入土为安后,精心装点起眼前的小树,把粉红的、桃红的绢花,缠绕在树枝绿叶间,她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无法言说的思念。和她一样,很多家庭特意带绢花、鲜花等前来,寄托哀思。
“来!再照一张!”62岁的张女士和几位亲人参加树葬后,捧着一张带相框的黑白老照片,在树前合影留念。照片上的人,是她已故多年的母亲。张女士说,家人商量后决定参加树葬,让老人的骨灰入土为安,这个特殊的日子,特意带母亲的照片在树前留念,今后缅怀时,可以拿出来多看看。
当天上午,共有72个家庭来参加集体树葬活动。根据约定,参加树葬完全免费,五年后,骨灰会留在土里,与大地合为一体,树木可能会转移位置,埋葬骨灰的这片土地可能开发也可能保留。
不过,园区的纪念墙上会一直保留逝者的名字,到时候,亲人们可通过园区的纪念墙或网络来祭奠。
追思观念:环保又节地让生命延续
这些选择树葬“送别”已故亲人的家庭,都有着开明的追思观念。“让我说,树葬就一个字:好!”74岁的孔先生激动地说。
孔先生是一位科研工作者,这天,他和9位亲人一起,带着5位亲人的骨灰来参加树葬,“送别”的有他的父母、岳父母以及他老伴的弟弟。早在2008年,郑州市举行第一届集体树葬活动时,孔先生的姐夫郭先生就带着父母的骨灰来参加过树葬。对他们来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追思观念的问题:
人走后,最重要的缅怀是“心里想着”。树葬好在哪里?孔先生和家人一致认为:树葬绿色环保、节约土地,又文明节俭,骨灰融入大地,滋养树木生长,也是以另一种方式让生命在延续。
认同这种观念的人,有年过八旬的老者,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有70后、80后、90后的年轻人。
“我来‘送’我丈夫。”一位70后女子带女儿来参加树葬,她淡然地说,自己百年之后,也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人的一生有生有死,是自然过程,最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好好过。”对于生死,前来“送别”老伴的宋女士已看透。她说,老伴儿在世时,两人已聊过人走后的话题,也都认可树葬这种环保、节约土地的新风尚,“不是草率的决定,而是慎重的选择。”
树葬当天,参加郑州市第一届集体树葬、安葬父母骨灰的张女士,也和家人一起带着鲜花来到当年植的女贞树下缅怀,当年的小树,如今已有碗口粗,“参加树葬我一点儿不后悔。”她凝视着旺盛的绿树说。
树葬现状:推广已八年逐渐被接受
2008年至今,树葬已在郑州进行了8年。郑州市民政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8年来,共有711个家庭、6000多人次参加到集体树葬活动中,共有900位逝者的骨灰伴随绿树,回归自然。这些年植起的大叶女贞,已经郁郁葱葱。
郑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树葬不建墓、不立碑、以树代碑,逝者的骨灰既能入土为安,又能回归自然,同时有利于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改善自然环境,也有助于缓解骨灰安置设施的压力。
郑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3月27日,民政部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全国殡葬会议”时提出,要科学把握深化殡葬改革的规律,在葬礼、葬法上要突出节地、生态安葬。目前,在郑州开展的生态安葬方式中,除了树葬,还有草葬、花葬等绿色、环保、生态、文明的殡葬方式。
不过,和花钱买墓地的大众相比,愿意采用生态葬的人群依然不多。如我省著名民俗学家孟宪明所说,传统观念改变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树葬现场也有参与者表示,家人之间多沟通后可以达成共识,不过,亲戚朋友和周围人怎么看、是否不理解,他们心里没底儿。
“连续8年举行公益性树葬活动,让人们对绿色殡葬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推广起来比较艰难,但是,正逐渐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自愿选择,投身这项公益性事业。”郑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如树葬铭记碑上所刻:很多很多的人来送行,不会有孤独和寂寞,只有鲜花、思念和敬意,我们在一起——永远,这是人生最美的真谛。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