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院引入“诉讼神器” 能“写诉状”还能评估案件胜诉的把握

15.12.2017  06:28

 

智能设备为诉讼案件进行风险评估 河南商报记者 刘鸿翔/摄

到法院打官司不仅能有智能设备帮忙“写诉状”,还能评估案件胜诉把握。12月14日,郑州市中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郑州市中院引入“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将信息化手段渗入审判执行各个环节,破解法院案多人少的难题,同时方便当事人和律师诉讼。

人工智能评估案子风险值

昨天,在郑州市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诉讼风险智能评估机”成为当事人围观最多的“新事物”。郑州市中院信息网络管理处副处长陈含新现场演示一起“模拟版”离婚案件的诉讼风险评估情况。

根据模拟案情,机器最终给出评估结果“无重大风险”,同时给出提醒和建议。这个结果,既可以现场打印出来,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后发到微信上。

陈含新称,通过大数据分析、法律知识图谱,智能化帮助当事人评估诉与非诉解决纠纷的差别,引导当事人选择更合适的纠纷解决办法;提示当事人根据自己的具体诉求需要准备哪些证据材料,可能遇到哪些风险等。

自助立案节约当事人时间

郑州市中院诉讼服务大厅,当事人可以免去到窗口排队等待,在自助立案机上,利用二代身份证读取,进行基本信息录入以及诉状、证据材料扫描等操作。

郑州市中院新闻发言人、宣教处长、立案一庭庭长郭晓堃称,对于案情较简单的案件,现场自助立案成功后,当事人会收到短信,如果事后要补充证据材料,可以再单独联系法官。整个现场立案过程,10分钟就能完成。今后还可以扫描材料并通过网络上传,这样就节省了当事人和律师的时间,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

庭审发言可转化为文字

在软件方面,郑州市中院“智慧法院”建设还建立了智能语音庭审系统。陈含新说,针对全市法院的实际庭审应用场景,为有效解决庭审过程中书记员记录不全、效率不高的问题,郑州市中院已完成智能语音识别庭审服务建设,实现300个庭审现场同时使用。

“我们引入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通过语音识别将庭审现场各方发言人的语音实时转化为文字,形成完整的笔录,有效提高庭审效率。”陈含新说。

“类案推送”为法官提供参考

郑州市中院还通过深化司法大数据应用,提高辅助裁判能力。

“通过类案识别技术,智能系统向法官推送全国类似案例的裁判结果,以便让法官对刑事案件的量刑进行分析。”陈含新称,此举既有利于规范法官裁量权的行使,实现同案同判、规范量刑,又能提升类案审判效率,让法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疑难、复杂案件上。

河南商报记者 赵强 孙科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