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一陌生男孩,郑州女教师开始加大饭量求增重…

07.03.2019  21:23

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有一份温情让我们感动至深。

这种力量来自我们的身边,它催人向上;这份温情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温暖心灵。

而这种力量、这份温情的给予者之一便是女性教育者。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聚焦女性教育者,通过讲述她们的故事,来呈现女性的力量和温情。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腾飞路七里河小学的女教师—张敏鹏。

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女教师主动增重

受访者供图

2018年12月20日,对于张敏鹏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作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她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据张敏鹏介绍,为使捐献成功,她不仅经历了打动员针的各种不适,而且还有意识地加大了饭量,增加了自己的体重。

“这个孩子我们体重悬殊较大,必须考虑手术安全性和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等条件,所以在手术前,我特意加大了饭量,增重了两斤。”提及当时的情景,张敏鹏仍然记忆犹新。

张敏鹏说,尽管她经历了打动员针后的各种不适,捐献过程中嘴唇、脸、头、乃至四肢麻木的情况,但是当她想到面前是一个花季少年,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维系时,这些不舒服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五个小时后,造血干细胞的采集结束。医生立刻把从我体内提取了253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转交给患者医院的医生,由她送往北京的医院,在第一时间输入孩子的体内。“张敏鹏回忆,当得知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够男孩用时 ,她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在得知配型成功以后,男孩的父母也特意写了一封信来向张敏鹏表示感谢。

受访者供图

“当时是我正在捐造血干细胞的时候,患者医院的工作人员读给我听的,当时也没有多想,只是觉得这是我和这个十五岁男孩子的缘分啊,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我都是责无旁贷,只希望这个孩子早日康复,早日回到美丽的校园继续学业。”张敏鹏说。

张敏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很快在校园里传播开来,她的学生纷纷送上了祝福的卡片,并表示要向她学习。

“张老师,您的伟大精神值得被我们学习,就算您不认识他,可您还是帮助了他。”张敏鹏的学生申宇帆在祝福卡上这样写道。

对于学生送来的祝福,张敏鹏很是感动,她说,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对学生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

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后

她一直希望有机会拯救生命

2011年的4月28日,张敏鹏在一次无偿献血中加入了中国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自加入以后,张敏鹏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帮助他人。

据张敏鹏介绍,早在2016年,郑州市红十字会就曾联系过她。

“我是郑州市红十字会的,你的造血干细胞与一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您愿意进行高分辨配型吗?”张敏鹏回忆道。

张敏鹏说,当郑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她说明情况以后,她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那次的捐献并未进行下去。

但是,张敏鹏一直在默默地等待着机会,希望有一天可以救人成功。

2018年9月,张敏鹏再次接到了郑州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告诉她与一个15岁的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的消息。

消息传来后,张敏鹏有些激动,但很快,她调整好情绪,向工作人员表示了捐献意向,并询问了一些注意事项。

“为人母者!深知一个孩子对于整个家庭意味着什么。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尽快再次抽血进行高分辨配型。”张敏鹏说道。

谈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时,张敏鹏表示,作为一位母亲,一名教师,她深知生命的可贵,她愿意尽己所能去挽救每一个生命。

她的眼睛总是盯在学生身上

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腾飞路七里河小学,提及教师张敏鹏,师生们纷纷伸出了大拇指来为她点赞。

而这样的点赞,不仅仅是指她为年幼的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还有她对待学生的态度。

在张敏鹏的班里,曾经有一个名叫华华(化名)的女生,这个女生性格内向,上课时总是低着头,既不回答问题,也不与人交谈,总是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里。

张敏鹏发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了解了华华的家庭情况,并尝试与华华沟通。

但是,对于初次沟通的结果,张敏鹏却并不满意。

“华华内向,自卑,不愿意和我说太多的话。”张敏鹏说。

尽管如此,张敏鹏却并未放弃,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走进华华的世界,帮华华树立起自信。

从那以后,华华成为了张敏鹏“特别”关注的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只要华华有需要,张敏鹏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华华解决问题。

张敏鹏说,有一次在课间,她发现华华的裤缝开了,但是华华好像还不知道,想到自己在学校备的有针线,她便决定帮忙给华华缝一下。

”我让她跟着我去了办公室,到办公室后,我让她把裤子脱下来,华华当时很疑惑,我说没事,你裤子开了,我给你缝一下。“张敏鹏回忆道。

据张敏鹏介绍,缝裤子的时候,华华站在她的身边,自始自终,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她注意到,泪水一直在华华的眼睛里打转。而这一切,她看在眼里,更疼在心里。

让张敏鹏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接触之后,华华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抬头听课了,主动发言了”。张敏鹏说,华华在她的课堂上变得积极了许多。

而从教26年来,类似华华这样的学生,张敏鹏帮助了不少。

在她看来,作为一名教师,最幸福的一件事莫过于是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来源:河南商报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