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冻死郑州大桥下 3年后骨灰难回家(图)

31.12.2015  19:37

3 年前的11月30日,河南杞县农民工刘红卫在郑州中州大道一立交桥下,饥病交加抢治无效死亡。半月后,郑州市救助部门将其骨灰寄存在郑州市殡仪馆。目前,刘红卫的骨灰仍在郑州殡仪馆,其家人至今未前往郑州殡仪馆领取骨灰,刘红卫骨灰寄存期已超约2年,希望其家人能够前往去看一下。为此,记者驱车来到开封市杞县于镇镇梁庄裴集村刘红卫老家进行回访。

据村民介绍,刘红卫家只剩下他今年64岁的老爹刘玉龙和13岁的儿子刘春节。前者身患肺气肿,时常感觉胸闷的很,动一动就用手捂着胸,歇一会,基本上都卧在床上,不像同龄老人外出干活;后者为了生计和给爷爷看病,也已辍学,在建筑工地干些零活。

中午11时30分许,刘玉龙还躺在一张简陋的床上,盖着两床潮湿的被子,并不断咳着。见到来客,他勉强坐到床边,身体靠着床边的一张桌子,左手扶着床沿,右手插入外套内,捂着胸部,时不时地拍打几下,以便让自己好受一些。据刘玉龙介绍,2012年11月30日,刘红卫在郑州一立交桥下死亡,成为裴集村一件不小的事,因为很多人都来他们家了,尤其是“公家人”,希望他能把刘红卫的骨灰给接回来。

我是红卫的爹,我怎么能抱他的罐(骨灰盒)呢,那太不像样;红卫死的那一年春节也才10岁,什么都不懂,我也很‘闷’,走两步都难受得很,就没去郑州,现在红卫的骨灰还在郑州。”谈起红卫的骨灰还在郑州一事,刘玉龙说,目前只能寄希望在春节身上了,等他再长大一些,有能力了,就由他去接红卫回来吧。

聊天中,刘玉龙向我们介绍说,十多年前,刘红卫在外打工时认识了南阳的一个姑娘,两人相好过了一段日子,就在裴集村老家生下了刘春节。之后红卫外出务工,姑娘在家照顾春节和他,中间红卫不仅很少回来,也几乎没往家寄过钱。春节3岁那一年,这姑娘说出去找红卫回来,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由于红卫和这个姑娘没有办理正式的结婚手续,春节10岁时还一直都是黑户。身体很“”的刘玉龙和他那智障的二儿子刘红星,也都没有吃上低保。

012年11月30日,刘红卫在郑州一立交桥下饥病交加而死,引发关注。此后两个月,不少爱心人士和“公家人”都来探望他们,有郑州的、开封的,还有杞县的。“当时,‘公家人’来家里看了看问了问,没过半月,春节的户口就给解决了,还给我们仨办理了低保。”刘玉龙回忆说,当时来自登封的一家慈幼院还把10 岁的春节带走养了一段时间,说是由他们供孩子上学成长。

据刘玉龙回忆说,有一次,“公家人”到他们家里探望,看到刘玉龙的二儿子住在一间破败的土坯房里,就招呼人给帮忙盖了一间砖房。“当时‘公家人'看我得了这病,怕出事,就把盖房的事交给了村里的干部,由他们给帮忙弄。”刘玉龙说,当时“公家”还把他现在住的这两家土砖房外涂刷了一层水泥。

刘红卫死后,位于登封的一家慈幼院主动提出,为当时年仅10岁的刘春节提供生活帮助,供其上学等。2012年12月15日,刘玉龙与上述慈幼院签订了刘春节监护权转移的协议。

去年夏天,刘春节被送回,理由是孩子得了重病需要骨髓移植,还给了医院的诊断书。诊断书上写着:刘春节患有范可尼贫血,建议经济条件允许,进行骨髓移植。落款是:河南省肿瘤医院,并盖有红色印章。医学资料显示,此类病人在未用雄激素治疗前,一旦出现贫血,5年生存率只有50%。“我们也很想给孩子看病,但这需要很多钱,我们承受不起。”老人刘玉龙说,孩子回来就去村里的诊所看了看,村医说,没事。

随后,记者见到了刘春节,他身上穿一身薄薄的衣服,脸被呈青色,呼着冷气。他的双手已生出了鼓鼓的茧子。“春节回来以后,就跟着他三爷爷,在工地上帮忙干点小活,搬个砖、推运水泥、递个工具啥的,老板心好,一天给个五六十块。”刘玉龙说。

聊天中,刘春节说,他目前最想做的不是上学,而是想学一门手艺,赶快挣钱,给爷爷看病。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