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故事:杏林自春暖 白衣秉丹心——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殷德涛教授(图)

21.04.2019  21:13

                                                                    郑大故事:杏林自春暖 白衣秉丹心
                                                            ——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殷德涛教授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一科殷德涛教授团队完成了河南省首例“3D腔镜下全乳晕甲状腺癌根治术”。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逐年提高,由于传统开放的甲状腺手术在颈部留下较为明显的疤痕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殷德涛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不断钻研,最终成功地运用3D技术改善了术后创口问题,这标志着郑大一附院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技术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心存医念--医道通达 求医不止
      生命如此神圣,救死扶伤是崇高的,这是殷德涛教授一直坚守的信念。年少时,由于受父母长辈的影响,殷教授立志从医。如今,患者们欢快的笑脸,或许是对他多年来从医生涯的最大回报。
      在当医学生时,殷教授就深刻体会到医者是仁者之术,医生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是在向社会传播一种科学的健康之道。病人带着痛苦来到医院,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患者获得好转,亲人团聚,这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因此,他更加勤奋地钻研医术,这为他以后的行医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指导。
      1993年本科阶段毕业那年,殷教授响应祖国“医疗资源支援”的号召,作为校主要团干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正式成为一名普外科医生。4年来,在医院老师的带领下,殷德涛作为基层住院医生,从阑尾炎、疝气、胃穿孔等基层病开始诊治,不但为自己的临床经验奠定了稳固基础,也使自己的基础医疗知识得到了历练。
      但医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是实践类的医学科学。每种疾病都会有个性化的表现,个体差异造成每个病人对于治疗方法的效果可能不同。这就要求医生追求对个体最完美的治疗方案。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殷教授发现发掘本科医学知识、课本知识不足以使自己的诊疗水平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为进一步学习深造,殷德涛教授考取硕士研究生,重新回到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锤炼和知识结构培训。
      同时,为了更快进步、获得更多的先进专业知识,殷教授于2007年赴美留学。在詹姆斯肿瘤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博士后国际交流工作后,他本着“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初心回到国内,希望可以把研学归来所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科技运用在国内的医学治疗中,使国内的医学水平得以提升,无愧于祖国的培养,也无愧于自己的初心。
      正是对“初心”的坚守,驱使他不断向前,取得丰硕成果:他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包括河南省医学科学进步一等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在内的各类科研奖励10余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荣获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学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自主创新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时至今日,殷教授还会在空闲时间阅读最新的医学科研论文,不断丰富自己,与时俱进。殷教授说,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研究越深,会发觉自己越来越渺小。知行合一,努力实践,他仍在路上。
      ”“”双全--充实自我 造福人民
      “以仁心为内核,以仁术为媒介,传递满满的正能量”一直是殷教授不懈的追求。在殷德涛教授的带领下,郑大一附院甲状腺外科形成了集甲状腺超声诊断、细针穿刺学活检、甲状腺手术、核医学诊疗、射频消融微创治疗为一体的甲状腺综合诊疗中心,并拥有精湛的诊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施,雄厚的人才储备,整体实力在国内亦为翘楚,使广大患者不必承受异地就医之苦,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国内最优质的诊疗。
      他实施的3D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颈侧区清扫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行之有效,是甲状腺切口缩小至0.5-1cm,且从颈前区移至较为隐蔽部位,避免常规手术对颈前外观的不良影响,更好地造福甲状腺癌患者。
      此外,作为河南省青联的医药卫生界别的主任委员,殷德涛教授每年不仅参加“送医下乡”的义务活动,还谨记医者使命,多次在高铁上抢救患者,传扬“救死扶伤”精神品质。他常说道:患者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快乐。真正投身医学研究和医疗事业的时候后,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感触才愈发深厚。当看到病人因自己的努力减轻痛苦,重获新生时,内心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是溢于言表的。
      不可置否,医生作为一个高强度的工作,没有强健的体魄是万万不行的。为了使自己的身体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殷教授每天晨跑,节假日也会带着学生团队打羽毛球、乒乓球,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治病救人之余,殷教授兴趣爱好广泛。不仅热爱阅读和写诗填词,还参演了为数不少的公益宣传片和影视剧。在谈及参演影视剧的感受时,他表示,在这过程中自己更加明确了一切业余爱好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本职工作——医学。通过体验演艺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更加坚定了他要把医者“用200%的努力做到最好”的理念传承下去。
      技术上,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手术指征、严把手术质量,使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为精准的治疗,避免不必要和不规范的手术;才艺上,他一片热忱,诚笃平实,从各个行业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医术医德,彰显白衣卫士救民于水火的高尚品质和中华美德。
      良师益友--春风化雨 一片真情
      殷教授把传道受业解惑作为自己的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给学生授课的过程中,他会与学生讨论科研方向,并分享自己的医学观、人生观。他说,“不忘初心,把治病救人当成毕生追求,克服艰难险阻,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在医学院2014级学生李铄眼中,殷教授总是温文尔雅,满怀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并在谆谆教导中,耳濡目染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点滴中。回忆殷教授生活中不经意的细节时,李铄高兴地说道:“在平时查房的时候,他和病人唠家常,说的总是——‘大娘,您今天还有啥不舒服吗’、‘兄弟,这会还好吗’,这样的话语使得医患距离拉近,患者更愿意和医生说明自己的状况,有利于病情分析和进一步治疗。
      在李铄的印象里,殷教授言传身教,不但在医术上要求他们严格律己,还着重培养他们的医德教养。殷老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属于常态,做好检查的病人来找殷老师分析病情,再晚老师都要把病人的报告单都分析好,跟病人及家属讲明白了才结束。学生们看在眼里都非常感动。
      此外,殷教授每天查房之后都会给学生们开晨会,带着学生们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外面的世界嘈杂,匠人的内心是宁静的。在学生们眼中,殷老师仿佛从来都是平心静气的,快节奏的临床工作易使人浮躁,但教授一如往常,从容不迫,风度翩翩,丝毫不受影响。李铄回忆道:“我记得有几次我做的事不大理想,老师会说:‘你把这个工作前期准备得再充分一点儿,下次就会更理想了’,跟殷老师相处,我们时刻受到他和风细雨般的影响。
      在“”、“”、“”的岗位上,殷教授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士兵”,坚守着本分职业。但另一方面,“士兵”的心是热的。“昔闻乌江多险滩,惊涛骇浪暗礁寒。今朝高峡出翠湖,千里航道似平原。”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是殷德涛教授意兴阑珊之作。平仄间的恢弘大气,也正映照着殷教授潇洒多姿的人生。
      在手术台前,他是悬壶济世的医生,全神贯注中妙手回春;在实验室里,他是科研工作者,勇于创新为医学事业再传捷讯;在三尺讲台上,他是讲师,传道受业解惑;在片场中,他又化身演员,感受不同职业,体验人生百态。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你面对的是患者,是疾病,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你怎么感染病人?”殷德涛教授说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样一位医德双馨、多才多艺的全能医生,可敬可赞。(刘乐乐 学生记者  黄坤一 王攀 虞仪 撰稿)

                         

                                                                                      殷德涛教授为学生授课

                     

                                                                        殷德涛教授在高铁上救治突然发病的乘客                     

                     

                                                                                殷德涛教授在手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