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新闻三则
11.11.2018 18:21
本文来源: 郑州大学
近日,由国际计算机协会主办的第43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66所高校的288支参赛队伍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信息工程学院陈洋、李子涵、李岚祺团队获得亚洲区域赛银牌。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创办于1970年,竞赛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实践中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经过近50年的发展,该竞赛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工作部(处)以项目化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为保障,支持院系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信息工程学院成立ACM-ICPC创新实验室,通过举办创新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竞赛锻炼,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学生在ACM-ICPC亚洲区域赛、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天梯赛等各类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百余项。
郑州大学学生荣获全国PAC挑战赛人工智能银奖
日前,2018年第六届“英特尔杯”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PAC)总决赛在青岛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学等众多高校、院所的队伍加了比赛。
由物理工程学院罗荣辉副教授和超算中心尚远博士为指导老师,钟发海、袁航、史琦、王朋宇等同学组成的队伍代表郑州大学参赛,并以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人工智能银奖和中国银联国家工程实验室特别奖。
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Parallel Application Challenge 简称PAC)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CCF TCHPC)指导,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等共同主办。竞赛旨在普及和培养学生的并行计算思想,提高学生人工智能开发能力,是涵盖高性能并行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规模赛事。
物理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本项赛事,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团队,组织专家进行辅导,顺利晋级总决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了包括命题专家在内评委的充分肯定。此前,学校于上届比赛中荣获人工智能银奖。连续两年获得此项荣誉,标志着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取得了新进展,也是物理工程学院“赛学”育人模式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郑州大学学生在第二届国际蓝桥杯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当地时间11月3日,第二届蓝桥杯信息技术大赛国际赛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的中国选手与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众多国外著名高校的优秀选手参加了比赛。
国际学院选派学生代表郑州大学参赛。其中,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刘旭同学和20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郭垚同学分别以第五名和第九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一等奖。一等奖共10名,前三名分别由麻省理工学院、河海大学和北京大学选手获得。
蓝桥杯大赛已连续举办9年,至今累计有20余万高校学生参加,成为最大的IT类专业赛事之一。2017年10月,首届蓝桥杯大赛国际赛在美国成功举办。
近年来,国际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竞赛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及学科和技能竞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18-11-11 18:21:08
本文来源: 郑州大学
11.11.2018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