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建机构之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道为万物根 哲学迎新春(图)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郑州大学于1979年设立哲学本科专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设立哲学本科专业及哲学系的高校。作为河南省高端智库“郑州大学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中心”的重要支撑单位,2019年5月,前身为郑州大学哲学系的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正式成立。原郑州大学老子学院并入哲学学院,也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积淀实力 续写未来新辉煌
学科建设方面。学校于199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外国哲学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3年成立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2004年获批河南省第一批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哲学学院骨干教师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博士授权点申报并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第六批、第七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哲学一级学科是第九批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正筹备申报哲学一级博士点,进一步完善并优化系、所、学科的一体化建设,为研究型学院建设打好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截至2019年12月,哲学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8人。专职教师中有长江学者1人,河南省青年社科百优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近10人,聘任了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张广智教授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道兴研究员为学院兼职教授。学院将继续加大引才力度,引进国内外哲学界领军人物到学院担任学科带头人,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优秀博士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
科学研究方面。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8项,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其中一等奖3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13部,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46篇。2020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学院魏长领教授、潘中伟教授参著的著作《共产党员理想信念论》荣获二等奖。
精品化培育 培养高素质哲学人才
学院充分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思想引领作用,重点培育和打造文化精品。一是依托学院承担的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为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性、前沿性和对策性的研究成果。二是依托学院承担的河南省首批高校辅导员工作室——“青春导航”辅导员工作室,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能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创新思维,重实践、有担当的哲学人才。
多年来,哲学专业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平均达到65%以上,而且多为985重点高校,本科就业率达到90%以上。学院成立以来,着力在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上,以科研促教学,进一步提升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深造率与就业率。
建设研究型学院 实现特色发展
2019年12月,学院召开了哲学学科发展与规划研讨会,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王中江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道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开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学校,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哲学学科的发展思路与举措,进一步明确建设发展思路。
学院将立足现有学科,整合力量、建强队伍,以研究型学院建设为方向,大力实施“系、所、学科方向”三位一体建设,统筹全院设立六个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研究所、道德哲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所、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所、道家哲学与文化产业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以六个研究所为依托,进一步聚焦师资队伍和学科平台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学院充分发挥原老子学院发展优势,加强与鹿邑县等地市的交流合作,筹备举办道家哲学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深挖老子文化精髓,打造具有鲜明理论特色和实践基础的文化传播平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院党总支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秉持“求是 担当”的校训精神,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理想之先声,建优建强建特哲学学院,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哲学学科发展与规划研讨会
学院邀请长江学者王中江教授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