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举办“名记者与传媒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图)
12月23日,由郑州大学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名记者与传媒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举行。来自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我省高校及媒体的专家学者、新闻管理者、媒体工作者共5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大河网、ZAKER直播等十余家中央级及省级媒体参与了论坛的报道。校党委副书记李兴成出席会议并致词。会议由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主持。
李兴成副书记对各位专家学者齐聚郑大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回顾了我校的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他对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近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希望穆青研究中心以此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同与会专家学者加强交流、深化合作,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将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建成全国名记者研究的重点基地。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在致辞中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本次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举办名记者与传媒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于促进研究中心与学院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闻理论与新闻史研究室副主任万京华研究员在代表主办单位的致辞中指出,今年适逢穆青先生诞辰95周年,也是新华社建社85周年,双方自2014年实施共建以来,在相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共建成果。她希望今后新华社与郑州大学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深化共建工作内容,增进学术交流,共同推进研究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人才做出贡献。
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代表研究中心接受新华社赠书——由新华社编辑出版的《新华社烈士传》。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近来频频出现的媒体人因重负和劳累而遽然长逝的事实,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忧虑与关注,并同意以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名义发出倡议:以每年的12月16日为记者健康日。
研讨会的主题演讲环节由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宪阁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为切入点,强调了名记者要有胆、有识、有良知,要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新闻作品应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体现“勿忘人民”的情怀。美国新媒体研究的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Rick Dunham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量数据论述了移动平台如何改变了全球媒体的消费习惯和内容,在探讨对新媒体发展认知的同时,特别谈到名记者对媒体发展的主导作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申凡教授阐述了媒体与名记者的关系,并强调了有风格的记者是传媒发展的品牌。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卫东教授在论述媒体无形资产中的名记者效应时认为,好的记者应该具备工匠精神,多打造有思想、有品质、有情怀的新闻精品,凸显名记者的品牌效应。
在之后的会议研讨环节,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君超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王灿发教授和袁丽媛博士、河北大学的乔云霞教授、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勇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海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媒介融合时代的名记者研究:关注点与研究方法》 《由“曲解直说”看一个媒体人的理想与坚守》 《不尽长江滚滚流——学习范长江重走长征路是当代中外新闻人的追求》 《超越“作品欣赏”——名记者研究的路径突破》 《清末民国在华外国人英文报刊专题研究:从<中国丛报>说起》的主题发言,同在场的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为会议的重要一环,与会专家学者还对穆青研究中心当前的四个研究方向——穆青研究、新华社专题研究、新闻名篇名家研究、当代新闻史研究进行了把脉问诊,特别是来自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的张垒、李成研究员,苏州大学凤凰与传媒学院的梅潇博士对研究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次研讨会是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自去年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后召开的第一次学术会议。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推动我校在穆青及名记者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提升我校该研究领域在业界及学界的影响力。(供稿:新闻与传播学院 孙保营 冯鑫)
郑州大学举办“名记者与传媒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校党委副书记李兴成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