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多处立交桥下露宿农民工 黑色剧情惹人心酸
我们以为,那些让人心酸让人无奈的黑色“剧情”,再也不会在立交桥下重演,在起码不透风不漏雨的屋子里,他们会安放一个又一个夜晚; 我们以为,一群在冬夜里瑟瑟发抖的农民工,这样的景象再也不会重现在象征着城市发展的立交桥下……
10月11日晚上,郑州市中州大道与农业路口立交桥下,露宿的农民工兄弟
10月13日晚上,郑州市中州大道与农业路口立交桥下,农民工兄弟在休息
10月13日晚上,郑州市凤凰台办事处给打工者租赁的住宿点住满农民工兄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诗人杜甫发出了这样的呐喊,能否有这样一个住处,能遮雨、能挡风,让那些在繁华城市中用力气讨生活的农民工,能够风雨不动安如山?收完秋,种完麦,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正在上演着一种回归,农民回归到城市里,变成农民工的角色。东方今报记者 孙川川/文袁晓强/图
【回顾】都市立交桥下的故事
今年10月11日夜,一阵大风,吹来了凉飕飕的秋。郑州夜里的气温在10℃上下徘徊。
前年12月13日,郑州大雪,立交桥下农民工刘红卫发生悲剧之后,东方今报特派三路85后女记者,分赴郑州市多处立交桥下,关注农民工兄弟的生活。
去年冬天第一场雪后,东方今报记者深夜再赴郑州立交桥下,曾经热闹的桥下,冬夜里已经再无一位农民工。
我们以为,那些让人心酸让人无奈的黑色“剧情”,再也不会在立交桥下重演,在起码不透风不漏雨的屋子里,他们会安放一个又一个夜晚。
我们以为,一群在冬夜里瑟瑟发抖的农民工,这样的景象再也不会重现在象征着城市发展的立交桥下。
我们以为的,会成为永远的以为吗?
10月12日、13日晚,东方今报记者三访立交桥下,去看一看这里的农民工兄弟……
【现场】立交桥下的喜怒哀乐
他们回来了,收完秋、种完麦,与妻儿告别,来到了郑州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双手攥两拳,用一点点力气,或换取妻子的治疗费、或挣得子女的学费……
10月12日、13日夜,在中州大道农业路立交桥下、中州大道东风路立交桥下、解放路立交桥下,记者看到了近百名农民工在桥下过夜。
喜:好心人每天送水十几桶
10月13日20点30分,中州大道农业路立交桥下,桥下的空地被车水马龙的农业路隔成南北两片。东侧桥墩旁,二三十个铺盖卷儿排得很整齐,大伙儿或躺在被子里睡觉,或玩着手机。来自中牟雁鸣湖的贾书强刚干完活儿回来,这位四年前开货车在天明路出了车祸、赔了别人十来万的男人,觉得现在的生活看到了希望。“驾照很快就会下来了,再干一段时间这(打零工),就去找个开车的活儿。”他说。
贾书强指着西侧桥墩旁的饮水机说,这是一位好心人送来的,从夏天开始,每天给这里的农民工送十来桶水,“开辆面包车,四五十岁”。
怒:干了一夜活儿不给工钱
在聊天过程中,两位30多岁模样的农民工讲述自己的“愤怒”经历。
10月12日8点左右,有人来找短工,说是跟着打扫一下街道,从8点干到次日凌晨1点,一人100块钱。冯师傅和徐师傅就去了,但等干完活,他俩找对方讲价,结果连原本承诺的工钱都不给了。
哀:四个电锤没了踪影
同样愤怒的还有农民工屈老志,他说,10月12日白天他去干活,下午回来时,四个用链子绑在西侧桥墩上的电锤,不见了踪影。10月12日夜里,记者到这里的时候,屈老志捡来的床在西侧桥墩旁,而10月13日夜里,却挪到了东侧桥墩下。
比起其他农民工,屈老志住宿条件算是最好的,他将捡来的一张床四周围得严严实实。而其他不少农民工都只能睡在破报纸上。
乐:喝着小酒打发长夜
10月13日晚,东方今报记者发现,郑州市中州大道农业路立交桥下,睡着五十来人;中州大道东风路立交桥下,睡着二三十人;而解放路立交桥下,睡着十来个人;中州大道郑汴路立交桥下,没睡人。
10月12日21点30分左右,解放路立交桥下,三位五六十岁的老汉围坐在一起,啃着鸭翅,喝着小酒,喷着空儿。酒是打来的4块钱一斤的散酒,鸭翅是捡来的,人是素不相识的三个人。“喝晕了,就暖和了,啥也不想了,能睡得着。”62岁的喇姓老汉说。
【委屈】桥下的楚河汉界
10月12日夜,中州大道农业路立交桥下的农民工散落在四个桥墩附近,而10月13日夜,东方今报再次探访时,以中州大道中轴线为界,东侧南北两个桥墩十分拥挤地住满了人,住不下的,宁愿住在横穿中州大道的斑马线上;而在西侧南北两个桥墩附近,只住着两三个农民工,他们是昨天刚到的郑州。这是咋回事?
住在东侧附近的农民工告诉记者,10月12日白天,有人来驱赶他们,“也没说不让住在桥下,只是不让俺们住在中州大道中轴线以西的地方,放在西边的铺盖,都给俺堆到东边来了”。当时在场的农民工称,屈老志的四个电锤,就是被那些人强行从西侧桥墩上剪断铁链拿走的。
有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说,当时来赶人的自称是丰产路街道办事处的人,中轴线以东区域,就不再属于丰产路街道的辖区了。
【对比】农民工安置点拆除和保留
前年冬天,刘红卫悲剧之后,中州大道农业路立交桥下和东风路立交桥下的农民工,就分别被丰产路街道办事处和如意湖街道办事处安置到了两处免费农民工安置点。
今年他们为什么又回到了桥下,农业东路和龙湖外环西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农民工安置点,以及中州大道丰产路北侧的农民工安置点,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10月12日夜,东方今报记者来到这两处农民工安置点,农业东路上的已被拆除,正要改建成公园绿地;而丰产路北侧的农民工安置点,里面装修一新,成了某企业的办公地点。
据屈老志介绍,在今年7月的某天,他外出干活回到丰产路北侧农民工安置点,发现自己的所有物品已经被扔到了门外。另外,曾住在农业东路农民工安置点的老吴告诉记者,今年春天,他所在的安置点就被拆了。
10月13日夜,记者来到中州大道郑汴路立交桥附近的凤凰台街道外来务工人员保障服务站,这里是一家农民工旅馆,此时住满了农民工。据该旅馆老板冯万进介绍,凤凰台街道办事处常年在这里租多个房间,提供给农民工免费居住。
【说法】不确定今年会否设安置点
被拆除或撤销的两处农民工安置点,分属于丰产路街道办事处和如意湖街道办事处。
昨日上午,东方今报记者分别联系了这两个办事处。
上午11点44分,记者拨通了如意湖街道民政所电话,工作人员在电话中称,以前的农民工安置点已经取消改建成公园绿地,至于今年会否在别处设置农民工安置点,该工作人员说:“目前没法回答,这是领导定的,我请示一下领导,你5分钟之后再打过来。”
11点52分,记者再次拨打如意湖街道民政所电话,该工作人员回复称:“等到明天或后天吧,领导不在,我没法答复。”
11点49分,记者又拨通丰产路街道社保中心电话,工作人员称,以前的安置点是丰产路街道办事处自己花钱租的,已经被收回,目前还未接到重新设置农民工安置点的通知。“区里要有通知的话,我们也关注着问着。”该工作人员称。
记者手记
请给他们一个挡风遮雨的住处
即将到来的冬天,桥下的农民工兄弟何去何从?
采访中,曾把一个问题抛给了桥下寄宿的农民工:“如果不是免费,给你们提供一个住的地方,你们每天愿付多少钱?”有人回答说,只要不透风能给手机充电,10块钱一天都愿意住;有人回答说,5块钱顶天了,三天两头没活儿,饭都吃不到嘴里;有人回答说,要是掏钱,那还不如睡桥下。
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美好的愿景,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底线,至少还能住桥下。
大桥下,不能遮风,起码还能挡雨。
中州大道农业路桥下那条“楚河汉界”,也许会阻断那些正在陆续回到郑州的农民工最后的寄托,毕竟,地方就那么大。后来的人,能去哪里?
最好的结果,是寄宿在桥下的农民工兄弟,能够有一个挡风遮雨的住处。
最低的限度,请不要赶他们离开,眼不见心不烦是你们的初衷,露宿街头却是整座城市的冷酷。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