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生态廊道织就“家门口风景”
进入春季,郑州市园林部门抓紧时间对铁路两侧进行绿化。韩章云 摄
进入春季,郑州市园林部门抓紧时间对铁路两侧进行绿化。韩章云 摄
图为郑州生态廊道里的人文石雕。韩章云 摄
图为郑州北龙湖畔春意盎然。韩章云 摄
中新网郑州4月8日电 题:郑州:城市生态廊道织就“家门口风景”
记者 韩章云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正是花开树绿好时节。
4月5日,清明小长假第一天,郑州市民林杰斌没有如以往的假期一般自驾旅游,而是带着妻儿在郑东新区的足球公园骑单车、踏青赏花。“桃花、海棠花、牡丹花都开了,不用走远,家门口就是风景。”林杰斌对这难得的慢生活甚是满意。
如林杰斌一样,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越来越多的郑州市民感觉到市区的绿地、公园多了,可以散步遛弯、跳广场舞的地方多了,春天里的花海景观也不再是“别人家的风景”。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郑州市的生态绿色廊道建设。
从2012年至今,郑州市已建成3588公里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在城市主干道(干线公路)沿线、在南水北调干渠两侧、在市区滨河两岸、铁路沿线,郑州已经织就一条宛如绿色长城一般的生态廊道,在绿化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创造了完善的休闲娱乐空间。
只要天气好,已经退休的赵仲豫都会在中原西路与富民路附近的路旁生态廊道里遛弯,在地砖上用毛笔蘸水练习书法。这里离他家不远,最重要的是,绿色廊道的巧妙设计让他的晨练很舒心。
“二十米开外就是车水马龙的机动车道,但是各种花草树木让人感觉不到城市的聒噪,而且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有序分离,散步遛弯完全不被影响。”赵仲豫的感受正是郑州生态廊道的巧妙之处。
“从郑州中心城区到县市、到镇、到乡村,道路两侧配建20至50米宽的绿化廊道。廊道里建设有自行车道、人行步道,配置公交港湾、休闲驿站,实现‘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达到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郑州市园林局绿化处副处长张永强表示,如此设计改变了过去城市出入市口和城乡结合部人车混行的局面,“人们更愿意选择绿道内骑自行车或步行,生活节奏也放慢下来,既健康又安全。”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一尊杜甫雕像前,市民郭跃正在教3岁的女儿读石雕上的诗句。记者在生态廊道里每走一段距离,都能看到李商隐、杜甫、白居易等河南籍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塑、诗篇,市民在休闲运动的同时,也浸润在文化的大环境中,诗意满满。
“我们还在生态廊道里还完善了公厕、超市售卖、休闲驿站等公建综合体,精心设计了人文雕塑、花园小品、艺术长廊文化元素让生态廊道更具艺术美感。”张永强表示,郑州生态廊道在发挥贯通道路网络作用的同时,为人民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
截至目前,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共完成拆迁面积4328万平方米,清理垃圾5438万立方米,培土5650万立方米,总投资281.49亿元,建成绿化道路69条(段),绿化累计完成30748万平方米。
如此成绩,直接受益的就是郑州市民。
眼下,家住在新郑路与陇海铁路货运线附近的王桂琴最盼望的就是小区门口的绿化工程早日竣工。
“我们小区与陇海铁路货运线就一路之隔,以前铁路旁边就是‘脏乱差’,流浪人员、闲散人员随意搭的窝棚、废品收购站的仓库无人管理,环境差不说,我们住得也很没安全感,一点也不感觉过得幸福。”
让王桂琴意外的是,年前铁路沿线突然开始拆迁,紧接着各种树木、植被运进工地,再一打听,铁路沿线要进行整体绿化了。如今,三个多月过去,小区围墙外侧俨然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有了郁郁葱葱的植被,火车路过的轰隆声都小了许多。
“我们这些老小区,本来就缺乏植被绿化,现在家门口就有了这样一座公园,散步、跳广场舞都有地方了,连带着房子都升值了,都说郑州叫‘绿城’,我现在感觉到绿城又回来了。”尽管到4月16号绿化工程才能完工,但王桂琴每天都要到铁路沿线看一看园子的新变化。
铁路沿线拆迁、绿化美化也是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的重点工程。
据统计,郑州市域范围内共有京广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郑西高铁北线、京广铁路、陇海铁路、京广陇海连接线七条铁路。铁路线全长218.17公里,总绿化面积约363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绿化1842.6万平方米,剩余绿化面积1793.4万平方米,计划4月30日前完成;全市铁路沿线需拆迁建筑2029处(共计161.35万平方米),已全部拆除完毕。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郑州市区遍植法桐,一到春夏之季,满目葱茏,生机勃勃,因此郑州又有着“绿城”的美称。
如今,生态廊道建设,郑州不仅有法桐,还形成乔、灌、草多种类、多层次的植被结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绿地总面积1949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84%、40.83%和13平方米。在老市民眼中,“绿城”郑州又回来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