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垃圾强制分类硬件准备好了吗?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郭致远
策划: 热线互动调查部
阅读提示
今年12月1日,《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将正式实施,“试运行”两年多的绿城垃圾分类行动,将宣告步入强制分类时代。
郑州作为全国46个试点城市,此番全方位进行的垃圾分类,与过往推行的垃圾分类举措相比,则是颠覆性的改变。垃圾从居民小区产出,中途运输环节及末端处置,均作了具体部署,其目的是,彻底解决居民分了类,转手运输或处置过程中,又将各种垃圾归为一体的“痛点”。
那么,与每个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硬件是否准备到位呢?它们能满足民众产生的垃圾需求吗?运行过程中,又是怎样避免重复以前的老路呢?连日来,记者走社区、行街头、探分拣中心,实地查看垃圾分类从社区出发、中途运输及末端分拣,形成的三位一体的闭环运行。
现状:垃圾分类“痛点”在哪里?
10月28日,在郑州市天河路与英才街附近一小区,市民温先生拎着生活垃圾下楼,将其投进写有可回收垃圾箱不久,小区保洁工人清理垃圾的时候,则将它们连同旁边的不可回收垃圾,一起倾倒进环卫车。两种垃圾混合,转运至附近垃圾中转站,再由垃圾清运车辆,运抵郊外掩埋或电厂发电。
温先生倒的垃圾,多是纸团、纸片以及整理女儿卧室,清扫出的旧橡皮、铅笔、玩具等,“这些东西虽然小,但我感觉它们都还能再利用。没想到,转眼的工夫,它们却混到一起了。”他称,所在小区尚未摆放新型垃圾分类箱,亦就是说,由于小区是新建刚业主刚入住,并未见垃圾分类宣传人员及相关辅助设备,进驻小区。
和温先生感受相同的是,在二七区棉纺东路鑫苑国际城市花园,这个建成10多年的市内小区,像许多小区一样,则从去年开始,垃圾分类宣传及相关设备,投放进入小区。“不知不觉间,各种垃圾又混到一起了。”该小区业主刘先生说,起初很长一段时间,常见垃圾分类人员向大家讲解相关知识,且通过引导众人,将可回收垃圾投放指定垃圾桶,积分换塑料袋、洗衣液等活动,吸引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10月30日下午4点钟左右,我去接孩子放学时看到,楼下摆放两个绿色垃圾桶,均显示为厨余垃圾。”刘先生称,两个垃圾桶内,倾倒着旧鞋、旧床单、饭菜残渣等;从接收垃圾的源头,已经恢复了往日景象。接孩子返回,这些垃圾已被清运走,所不同的是,现场又换了一个黄色垃圾桶,上面显示为其他垃圾。
“垃圾投哪个桶里,谁你自己心情,没人引导。”刘先生受访时称,尽管《办法》马上实施,但从目前的情形看,无论从居民个人或垃圾分类管理者来说,似乎都没引起太大关注,“这次的垃圾分类,会不会又走以前的老路呢?”他疑惑地反问说。
刘先生所言的“老路”,关注垃圾分类的老郑州们记得,1999年,郑州市政部门在绿城广场举行了一场“不把污染带到21世纪”环保活动。主题是回收废旧电池,这次行动,是绿城历史上第一次推行垃圾分类。此次活动,引起市民极大关注,设置的回收箱收到废电池约600公斤。
随后,在郑州的公共卫生间、垃圾中转站及部分社区,市政部门放了800多个回收器。收集的废旧电池达数吨。因处置它们费用太高,最终修建一个巨型水泥坑,将它们填埋。尽管垃圾分类首战如此收场,但此后年间,郑州推进垃圾分类的举措,一直没有停歇。
探访:分拣中心咋“吃掉”垃圾?
“从垃圾产出、运输到最后处理,三个环节硬件配到、制度保障等必须紧密相扣,形成良性运行闭环。这样的话,才有望从根上解决垃圾分类问题。”郑州市城管局垃圾分类办相关人士坦言,绿城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从2017年启动垃圾分类试点至今,一直抱着学习的态度,从上述几个痛点问题入手,侧地解决分类问题。
而修建垃圾分拣中心,是决定垃圾分类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
在西四环与化工路交叉口西侧,今年6月份,中原区开工修建了我省第一座现代化垃圾分拣中心。
10月29日,记者驱车赶至现场看到,该处占地23亩的垃圾分拣中心,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数名工人穿梭其间,忙碌着刷墙、架设覆盖玻璃罩钢架等工作。分拣中心,一北一南两个工作间,从国外进口而来的设备,已经安装到位。
该分拣中心,共设置6个功能区,即处理厨余垃圾车间,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和废纺物车间,可回收物暂存间,有毒有害废弃物暂存间,污水处理站以及宣讲基地。它们当中,最核心的是厨余垃圾处理车间。该车间设计两条作业线,一天工作8小时,可处理100吨厨余垃圾;24小时连续运转,日处理餐余垃圾300吨,“这个数量,约占中原区餐余垃圾的一半。”
那么,这个垃圾分拣大块头,是怎样“吃掉”垃圾呢?垃圾从其“嘴里”吐出后,又运往何处呢?
据该中心相关人士介绍,从居民小区运来的厨余垃圾进入作业区,自动吊塔将把它从车里运至现场,先进行粉碎和机器筛分,与此同时,把垃圾内的铁丝、铁钉等铁制品,进行磁选。随后,它们沿着作业线被输送到生物质分离机,再次经过破碎分离、挤压脱水,遇到块头大的垃圾,设备内部的“小锤”们,则会感应启动,对它们进行轮番敲击便碎,自后自动打包。
“这些餐余垃圾,经过该流程处理后,能缩水30%。不做停留,它们被运到电厂焚烧发电。”该人士说,处理厨余垃圾产生的污水,顺着地下通道流入旁边的污水处理站,再引流至污水处理厂,经过集中处理后变成再生水,用作市政洒水、浇灌花草,“将来,操作间周围是玻璃围挡,里面是自动化作业。大家可站一旁参观学习。”
从市区运来的树枝、修剪花草、废旧木头等,则送至分拣中心专业操作间,进行破碎、磁选等。记者注意到,该中心调试机器的时候,一块胳膊粗细的木棍,被切割成数个片段,状若空调遥控器大小,“它们破碎后,都能利用。”工作人员说,这些木块、树枝加工后,可用作制造三合板、复合板。
据了解,根据计划安排,今年11月中旬,该中心主题主体全部竣工,垃圾分拣设备投入使用;纺织品处理后,又可变作纤维制品的原料。
布局:每个区建设垃圾分拣中心
据介绍,2017年,郑州列入全国46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郑州市成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即是大家俗称的郑州市垃圾分类办。根据计划,2019年底前,郑州市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覆盖率达到70%,2020年底达到95%。目前,已有21家环保企业参与到垃圾分类运营服务项目,全市约1500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
“郑州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达8000吨左右,餐余垃圾占比达40%左右。”据郑州市垃圾分类办相关人士介绍,按照工作部署,市内九区都要建垃圾分拣中心。目前,中原区的建设速度较快。一旦垃圾分拣中心都投入使用,仅脱水一项,可减量垃圾1000多吨。
另据市城管局相关人士说,各区建立垃圾分拣中心,其目的是寻求就近处理的原则,将辖区的垃圾运至处理中心。一改郑州执行多年的现行垃圾处理去向——绝大部分生活垃圾,被运往位于二七区的郑州市垃圾处理场掩埋。新的模式下,分流了垃圾场承载能力,也将许多“废品”,变作宝贝。
据了解,各区筹建的垃圾分拣中西,重点接受餐余垃圾、园林垃圾、大件垃圾等,对于农贸市场产生的垃圾,它们并不处理。那么,农贸市场大量的烂菜叶、废果品等,又该如何处置呢?
“引导他们建设专业化的垃圾处理间。”郑州市城管局相关人士透露,在航空港区一家办事处内,有家大型农贸市场,自建了一座日处理10吨的果菜垃圾处理场。处理后的果品垃圾,与餐余垃圾不同的是,它们全是些宝贝疙瘩,“优质有机肥,种菜、种庄稼,肥沃的很。”他称,而餐余垃圾内,含有大量的食盐、调料等,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不能当作肥料使用。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