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休闲农业叫响全国

29.06.2018  06:51

 

2017年,郑州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达到3201万。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丽文图

6月22日,《大河报》AⅡ·06版报道了《郑州休闲农业游现状调查之一》,受到不少“农庄”和市民的关注。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郑州市农委)收集的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比上年增加了3万多家,营业收入近5500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郑州市农委,了解郑州休闲农业游的现状。

5县区,市农委首创32块“休闲农业园区指示牌”

记者获悉,郑州市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已超千家。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达到3201万,同比增长13.51%;营业收入35.15亿元,同比增长12.49%;带动农户就业23.62万人次。良好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农业企业大力投入,也少不了农业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和管理。“其实,郑州市休闲农业的一些做法在全国也是独有的,说处于领跑位置也毫不为过。”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宋俊英说。郑州市农委主要围绕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示范引导等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自2012年以来从市财政共列出5412.5万元的休闲农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11个县(市、区)的95个休闲农业项目,完善了道路、标牌、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缓解了市民到园区的“摸不着路”“停不了车”“上不了厕所”等困难状况,“一些主要干道上,可以看到白字蓝底儿的休闲农业园区指示牌,这是我们市农委2012年就着手规划设置的,涉及休闲农业园区相对集中的登封、荥阳、中牟、二七和惠济等5个县区,一共安装了32块,为休闲农业企业和出行的市民提供便利,这在全国范围来说是首创。”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下称郑州市农委)副主任宋俊英介绍。

为扩大行业影响力,农委还加强对农事节会的宣传推介。郑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休闲工业工作办公室主任朱桂霞介绍,自2013年开始市农委连续组织了四届“走进乡村寻梦田园”活动,举办了“番茄节”“槐花节”“西瓜节”“樱桃节”等特色农事节会,向市民推介了“春季踏青游”“五一欢乐游”“端午祥和游”“金秋采摘游”“春节到农庄过大年”等主题线路。

市农委打造的休闲农业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郑州休闲农业”于2015年11月正式上线。

郑州市农委还推进多业融合,注重“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比如,市农委向旅游市场推出了“金秋农业一日游”精品线路;与市总工会合作,给予市民进园区刷工会会员卡享受采摘7折、餐饮9折等便利;与市老干部局合作,推出“老干部看郑州休闲农业”活动……

做培训、定制线路……2018郑州休闲农业好热闹

记者在郑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休闲农业工作办公室拿到了一份“郑州休闲农业秋季采摘线路图”。办公室主任朱桂霞介绍说,他们每年都会提前很长一段时间准备这种小册子。

郑州市农委副主任宋俊英表示,农委顺应时节,向市民推介“休闲农业主题特色精品线路”。

“2018年,全面提升园区的规范化、特色化、标准化、精细化、差异化的经营水平。继续评选今年市政府给的责任目标10家星级企业的创建。”实施休闲农业与科普教育融合发展工程,培育一批集农耕文化传承、农业知识科普、创意农业体验为一体的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为了让参与者认识农业、了解农时、熟知农事、体验农技,“今年,计划认定10家科普教育基地。”宋俊英说。

为了提升休闲农业人才素质,郑州市农委还定期开展休闲农业管理人员培训班。

“农业+”,有态度、有情怀才能坚持

郑州市农委副主任宋俊英说,除了需要明晰的产业规划引导外,“郑州市多数休闲农业园区缺少建设用地指标。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和‘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并没有得到充分整理利用。乡村居民在利用自有住宅从事休闲旅游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这一点,也制约着休闲农业的发展。

在现有的信贷模式中,休闲农业企业的大部分资产不能作为抵押物,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休闲农业企业队伍不断扩大,各级补助、奖励资金增加有限。”现有的财税政策落实难。当前的融资模式较为单一,亟须多元的投融资机制来推动休闲农业企业的发展。部分休闲园区与农户之间的合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宋俊英表示,“农业收效慢、投资周期长,只有经营者有情怀、有态度才能坚持走下来。”宋主任表示,今后农委将努力帮助休闲农业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扰,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引导郑州市休闲农业企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