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郑州不文明现象:有人地铁上扯着嗓门“喊”电话

11.07.2014  10:02

地铁上,喧哗的、大声打电话的

阅读提示|不知从何时起,安静变得如此难得,“不许大声喧哗”,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文明宣传语。这些天,大河报记者亲身体验发现,从城市交通到户外饭店,再到邻里相处,简单的“安静”二字,做到的人却不多。安静,于外是涵养与定力的表现,于内则是“静以修身”的自省与人生智慧。安静不难,请心存他人,少言多行。

写在前面的话细节拷问素养

在郑州经三路财富大厦的电梯前,那些天天坚持排30米长队的年轻人,无疑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城市风景,的确值得点赞。为此,从7月4日起,大河报推出了“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之点赞新青年系列,通过这些播撒现代文明的年轻人,拷问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是否影响了别人还浑然不觉。

其实,更多值得点赞的文明行为,亦在举手投足中滋润着我们的生活。为激浊,为扬清,也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可鉴之镜,以便揽镜自问、扪心自拷,大河报今起推出了“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之“细节的拷问”系列。

我们的记者试图通过还原诸多的生活细节,和您一起感受这些或温馨或讨人嫌的行为,带给我们的五味杂陈。

时代在进步,文明的细节也在与时俱进。但无论任何时代,文明习惯均源于内心的修养,植根于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无需提醒的自觉。

不文明细节则源于我们内心的自私。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文明行为,在长期被默许并无人提醒的情况下,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没有任何内疚并心安理得的所谓“不拘小节”。

因此,不文明行为已不能简单解读为“不拘小节”,它是我们心灵深处是否有道德自律意识的外化。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断践行文明新风,在举手投足中完善自我,使彼此都成为文明习惯的共享者。

下面行为不妨注意

两人间的谈话六七米外都能听清

时间:7月6日下午地点:地铁上

下午2点49分,记者来到郑州地铁1号线紫荆山站,三五成群的乘客正在站台候车。两名中年妇女聊得很投入,时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2点51分,开往西流湖方向的列车进站,幸运的“姐妹俩”刚上车就找到了座位,人满为患的地铁车厢,丝毫没有影响到她们谈天说地的热情,嗓门越放越大,对周边的乘客视而不见,聊到尽兴处,两人手舞足蹈。坐在她们身旁的是一男孩,无奈的他拿出耳机塞到了耳朵里。记者站在距离“姐妹俩”六七米外的地方,依然能够清晰地听到她们聊天的全部内容。

在同节车厢的扶手处,站着三位拎着旅行箱的年轻小伙儿,他们说话的音量一点也不亚于这“姐妹俩”,正聊得起劲,其中一个小伙子的手机铃声响起,劲爆的音乐惊吓到了身旁的乘客,“喂喂,我还在地铁上,一会儿就到……”年轻人扯着嗓门“喊”电话,旁边的一位女士不堪其扰,无奈地摇了摇头。

狗叫声影响邻居狗狗的主人也无奈

时间:7月7日晚 地点:经三路林科路附近

家住经三路与林科路交叉口附近的王女士,有时早晨起床总是无精打采,因为邻居家偶尔传出的狗叫声,让她根本休息不好。“该说的都说了,都是邻居,也不能咋样。”

7日晚,记者来到狗狗的主人张大妈家试图与其沟通,对方的态度却出奇的好。“狗狗跟了我9年,就像自个儿的孩子,没啥毛病,就是爱叫,它叫我就吵它、打它,但毕竟是畜生,有时说了它又不听。”张大妈说,她也怕狗叫影响邻居,女儿在网上找了很多防止狗叫的方法,作用都不大。为此,还专门购买了止吠器,用电击的方式警告狗狗,但效果也不明显。对于狗叫声扰民,张大妈也挺过意不去的,但她确实不舍得把“心肝宝贝”送给他人。

邻居电视开整夜你是哑忍还是理论

时间:7月7日晚 地点:未来路一家属院

郑州市民刘女士最近三个月没睡过囫囵觉,“我住的是老家属院,房子不隔音,一墙之隔的邻居,电视整夜整夜开,虽然不是非常吵,但是夜里安静下来,还是能听得清楚。我本来睡觉就轻,满脑子都是电视声。”刘女士说。

刘女士住在一单元二楼东侧,她怀疑制造噪音的是二单元二楼西侧,和自己一墙之隔。刘女士坚持要找对方理论,却被家人劝了下来,“我妈说都是老邻居,又不确定是他们家,不好意思指责,弄不好还得罪人。可我再也不想忍了。”刘女士无奈求助。

7日晚,记者来到刘女士家,跟随她一起找到二单元二楼西侧居民,该居民马上道歉,称自己常常睡觉忘关电视,并表示以后会注意。

下面场景我们点赞

几家饭店“约定”不许划拳

时间:7月6日晚地点:未来路与德风街交叉口

有一些紧临居民楼的饭店,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特意规定客人不许划拳。

在未来路东侧、德风街上,约50米的距离两侧,人行道的空间几乎都被饭店的露天桌椅所占据。6日晚10时许,记者在这里站立观察了一刻钟时间,发现露天吃饭的客人,虽然多数都在喝酒,却没人大声划拳。随后,记者来到未来路上一家卖饮料的小店,询问店主得知,这里虽然营业到凌晨,但并不吵闹,因为各个饭店都规定客人不能划拳和大声喧哗。

相关新闻

日本:一个安静的国度

和郑州地铁上大声喧哗的一些乘客相比,去年12月下旬,本报记者去日本东京采访期间,体会了一种叫沉默的默契。

抵达成田机场,已经是晚上10点。去东京市内,记者选择乘大巴。一上车,记者就发现大巴上不对劲:满满一车几十人,没有一个人说话。这种近乎绝对的安静一直持续到终点站。车上的人要么睡觉,要么注视窗外,要么盯着手机屏幕,不用说,手机也是静音状态,连震动都不用。

同样的安静,延续到了地铁中、酒店里、电梯里、餐厅中…… 在日本,如果你大声说话,会让你自己觉得骚扰到了别人,惭愧不已。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 原标题:注意细节,做文明人!今起我们开始“细节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