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严查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 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央广网贵阳2月16日消息(记者孟海郜林筱)贵州省遵义市纪委消息,近日,遵义县三岔镇高山村村民李成碧看到民生监督组工作人员时,情不自禁地数说着心中的喜悦,“真没想到我家的粮补款还能要回来。要不是民生监督组,我家的粮补款估计再也得不齐了。”
遵义市通过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为扶贫攻坚保驾护航,带给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织牢监督网 交出满意答卷
“严查违纪案件,完善监管机制,切实将民生领域的监督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遵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麻绍敏这样要求全市的纪检监察干部。
自民生监督工作启动以来,在1849个村党支部配备纪检委员与已建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联合履行村级民生监督职责。在244个乡镇建立民生监督组,将相邻的3至5个乡镇纪委民生特派组合并组建65个协作联动组,使每个协作区集中20名左右的同志,县级纪委常委兼任区域联动组组长,直接传达县级纪委工作部署,统筹调动镇乡监督力量;在全市51万名贫困人口、645个贫困村、5个贫困乡镇都建立“网格监督”接线布点责任制,开展“三个百分百”点对点精准监督行动,即100%的区域协作组长进驻贫困乡镇,100%的民生监督组长进驻贫困村,100%的民生监督组员进驻村民组。通过建立接线布点的“扶贫监督网格”,实现“点线面”无缝监督;市纪委常委直接联系县纪委书记,工作事项直达直报,直接进入市纪委常委会议决策范围;从村务监督委员到镇乡、市县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均不得参与监督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集中力量专司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一系列组合拳,全市上下形成了“市级统筹、县级管理、协作联动、依托乡镇、村级延伸”的“监督防护网”,监督力量的跨地域、统筹调配、产生了1+1>2的叠加效应。
分析大数据 深挖民生问题
“主管部门自查、民生监督组再检查”,对农村危房改造、家电下乡、小微企业等民生项目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核查。
2015年,发现问题32117个,立案145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591人,移送司法机关127人,涉案金额达8770.14万元。
为使民生领域资金专项检查行动贴近民情、排解民忧,遵义市纪委将查处的民生案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民生”资金运行、使用、存在问题及隐患;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经过梳理分析,该市将普通高中国家助学资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和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等8项资金列入专项监察范围,将资金管理渠道、资金分配流程、资金使用去向等确定为调查重点环节。同时,成立督导组,进驻实地“解剖麻雀”,精确督导解决问题。
2015年,市级抽派105人组成14个组2次对民生项目进行了交叉检查,走访村组328个,核查群众3200余户;协作联动组开展交叉作风督促、涉农资金专项督查310次;各民生特派监督组牵头检查400余次,涉及农村危房改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家电下乡补贴等10多个民生项目。
借力高科技 让监督无处不在
近些年农村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基本实现了“个个有手机,人人能上网”,群众通过网络获取社会信息、参与监督的愿望和热情越来越强烈。为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该市结合全市大扶贫战略行动,充分运用“大数据”成果,探索新形势下民生监督新模式。将遵义县作为试点,在该县27镇(乡)党务政务中心和有条件的村(居)办公所在地安装公开查询触摸屏,搭建“镇、村民生监督查询平台”,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四在农家、精准扶贫、党风廉政、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内容全部“晒”在网上,让群众的监督无处不在,实现立体化公开监督。
“不管在哪里,只要有网络,通过登录查询平台,就能知道村里哪些农户享受了低保,哪些农户得到了救济粮、救济款,太方便了。”遵义县长山村周定友说,“村里还安装了公开查询触摸屏,不会上网的老人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就可以了解所需的信息、了解办事程序,告别了以往‘什么事都蒙在鼓里’的日子。”
据了解,全市民生监督查询平台正在筹建中,下一步,将在全市县、乡、村推广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民生监督查询平台,真正实现“真公开、真透明、真监督、无盲点”。
“扶贫对象的识别、扶贫重点的确定、扶贫资金的投入使用及扶贫成效的考核等,都要纳入监督“盘子”,在全市迅速刮起扶贫监督“风暴”。”该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麻绍敏说。
责任编辑:李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