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 河南再增一项世界文化遗产

22.06.2014  23:53

继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6月22日下午经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政府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系列申遗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段包括河南和陕西、甘肃、新疆四省区的22处遗产点。其中,丝绸之路河南段包括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等4项遗产。这是我省的第5处世界文化遗产,我省也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成功申报两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省份。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省的丝绸之路遗产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代表了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城址、门址、关隘遗址、道路遗址等不同的遗产类型,我们将其概括为“一城一门一关一道”,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突出普遍价值。

汉魏洛阳城遗址是公元1-6 世纪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王朝的都城和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以保存完整的城市规模和格局,以及城防系统、宫殿、佛寺等各类遗存,代表了东汉至北魏历代中原王朝的文明与文化特征。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3 世纪两汉时期设立在中原地区防卫都城,以及洛阳作为东汉都城时自丝路起点都城西行必经的重要关隘,为洛阳周边八关之首。崤函古道是对古代中国自洛阳至潼关这段道路的统称,陕县崤函故道石壕段遗址留存至今古代车辙、蹄印、蓄水池等遗迹,是丝绸之路干线交通路线上现存的珍稀道路遗存,也是整个丝绸之路33个申遗项目中唯一一条“道路”遗址。

在国家文物局的强力推动和悉心指导下,我省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于2006年全面展开。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连续多年将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洛阳、三门峡党委、政府和各级文物部门团结奋战,克服线性文化遗产路线长、涉及范围广、协调难度大等困难,高质量地完成了全部申遗准备工作。

丝绸之路河南段、中国大运河河南段在同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同时申报成功,实现了我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新突破,在文化强省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两处世界遗产进一步增强了河南省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将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文明河南”,助推河南更好地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丝绸之路”是河南又一张亮丽的世界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