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选调生谈融入基层 选调生,别患上"身份症"

08.05.2014  18:04

核心提示:【新闻回放】 选调生“重点培养” 不与提拔必然挂钩 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的简称,他们将直接进入基层党政部门工作,作为

【新闻回放】

选调生“重点培养

不与提拔必然挂钩

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的简称,他们将直接进入基层党政部门工作,作为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工作人员进行培养。

选调生工作可以追溯到1965年,“文革”期间中断,上世纪80年代初重新开始。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有关选调生的政策不断完善,选调生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其中重要的变化是,选调生工作不再是过去的“指定”选调、“戴帽”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到基层工作,不再与提拔必然挂钩。同时,选调生是作为领导干部后备力量培养的公务员,因此,从录用到管理,都注重与现行的党政干部管理制度和《公务员法》相适应衔接。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选调生工作的省份之一,山东省从1980年起到2011年底,累计选调到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26批1.3万多人。

年纪轻、学历高、成长快……作为干部后备人选,选调生在基层备受关注。基层如何进行管理帮带?选调生应该怎样调适心态,融入当地“官场”?

重庆市合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显贵说,选调生给基层带去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他们既有激情,也有创意,只要能逐渐适应环境,一般都能有好的作为。”2007年之后,合川区接收的72名选调生中,外地人占60%以上,如今大多已学会说重庆方言。

而在巴南区,去年进行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公开选拔了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21名,选调生便占了11席。

老百姓只对能切实解决问题的人服气

【镜头】

老家在河南农村的清华大学选调生张信阳,2009年硕士毕业后来到重庆市合川区,成为合阳城街道团委书记,同时兼任凉亭子社区党委书记。放弃了高薪职位,孤身一人来到合川,张信阳坚定地打算扎根西部。“物质条件太好了,容易浮躁,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空间会更大,应该可以更有作为。”张信阳还有一兄一妹,都在父母身边,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他的压力。

为了30年后无悔。”在张信阳看来,做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可能会比较辛苦,“但试想30年后,各方面都发展起来,那时再提现在的豪情壮志,就没机会实现了。趁年轻一定得拼一把!

既然同在基层工作,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其他公务员就没有什么区别。”在合川区选调生张信阳看来,一些选调生在工作当中容易患上“身份症”,把自己太当回事,这是不应该的。他有时还更羡慕村官,“在我的观点里,乡镇和街道都不能算基层,如果能常年驻村,自己会学到更多,得到更多磨练。

有位选调生说,在基层锻炼,是一个“除躁气、戒娇气、增才气、聚人气”的过程。而巴南区选调生李晓琴则总结道,在农村,什么职务、头衔都是虚的,老百姓只对那些能切实解决问题的人服气。她说自己和村委会主任差距还很远,2500多名村民,主任可以叫出一半以上人的名字,而她现在才叫得出不到百人。

张信阳在社区里办成一件“大事”,这让他获得了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居民的支持。社区一居民楼背后有块私人老板占的苗圃,一到夏天垃圾多、污水多、蚊虫多,8年都未得到清理,群众怨言很大。张信阳找到街道负责部门,得到的回应是“困难较多”,后来他直接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街道相关部门开始全力配合。最终,“老大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群众为此还送来锦旗感谢。

巴南区选调生黄奔认为,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其他干部相比,能力各有所长,比如做群众工作方面,老同志的经验更丰富,大学生村官长期在村里,对一个村的情况了解更清楚,而选调生的优势除了知识学历外,还可以在基层与上级之间发挥协调衔接作用,“上级领导比较重视选调生汇报的情况”。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