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运行

06.11.2019  09:30

11月5日,从科技部传来喜讯,《科技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9]370号)正式印发,依托我校建设的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获批立项建设。这是我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以来在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该平台将在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促进“生物学”一流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植物逆境生物学教育部和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作物逆境生物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和作物逆境生物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基础上,经过28年的研究积淀,通过整合资源、集成优势、突出特色组建而成。实验室始终立足河南省及黄淮海地区的区域特色,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世界作物科技前沿,以小麦、玉米等重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围绕“逆境生物学与可持续性农业”,以提高作物抗逆性能为目标,聚焦作物逆境生物学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生物技术,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获批建设,将推动我国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的创新研究,促进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河南农业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有效利用。

实验室自2018年正式筹建以来,在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实验条件、仪器设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验室先后引进了包括国家杰青、青年千人、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优秀青年学者24人。目前,固定人员近70人,包括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青年科研骨干占研究队伍的55%;新增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3项;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45篇,8篇论文进入领域前1%高被引论文;挖掘作物抗逆种质资源210多份,审定农作物新品种4个,这充分显示了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为支持实验室建设,学校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了8400平方米的独立实验大楼,目前已投入使用。在开封市郊、郑州新校区和海南三亚分别新增750亩的作物抗逆改良实验基地。

建设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我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将实验室列入了2018-2019年部省会商工作要点。今年6月,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顺利通过科技部专家组论证。10月25日,科技部与河南省对拟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专题会商。11月5日,实验室正式获得科技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科技部要求,实验室建设运行期间,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科技厅和依托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在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高端人才引进和领军人才培养、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保障。

河南大学作为实验室依托单位,将按照科技部和河南省要求,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集中优质资源,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把实验室建成国内抗逆领域优秀人才集聚和培养的战略高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以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建设创新型河南、实现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