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医生与死神相搏战役 普外科主任一天10台手术 还要连夜赶往外地会诊

07.04.2015  10:03

7点半上班,接待病人家属、查房、再接待病人家属;9点进入手术区,手术、手术、手术。团队当天有10台手术,他要主刀,要跟家属解释,还要连夜赶往外地会诊。

消毒后,韩广森走向手术室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郑筱倩

从郑州到重庆,坐火车最快9个半小时,如果只能买张站票,你是不是无比郁闷。

而有一群人,当他们拿起手术刀,不光要站这么长时间,还要肩负患者和家属的希望。日前,河南商报记者蹲点河南省肿瘤医院,走进手术室,为你揭秘一个个医生与死神相搏的战役。

工作从早晨7点半开始

3月27日9:00,韩广森准时出现在手术区,换上手术服,洗手时用刷子刷至手腕,然后穿上隔离衣,身为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主任,他的团队当天有10台手术。

这并不是他一天工作的开始。

每天7:30,他出现在病区,办公室门口早已围满患者家属,他们来自全省各地,拿着各种检查结果,只等着让这位权威肿瘤专家指明治疗方向。

当这拨人得到答案散去,等韩广森查完房,又有一拨人已经聚拢。这种节奏,省肿瘤医院的很多专家都已习惯。

这个时间点不是手术室工作的开始。每天7:30,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李长生和护士赵江楠也准时出现在医院,8:00,他们要提前进入手术室。

呼吸机、监护仪、临床麻醉信息系统……每一个仪器都需要麻醉师在手术前调试一遍。

而作为器械护士,赵江楠要和巡回护士一起准备各种手术用品。“1、2、3、4……”手术刀、止血钳、大小纱布,每一种用品,她俩都需要依次大声报数数两遍,以保证无误。

这一天,17号、18号手术室就是韩广森团队的战场。

高效是为了多救一条命

8:30,56岁的吴先生被推进17号手术室,一年前接受过直肠癌手术的他又被发现左肾转移。

护士根据手术要求,给吴先生调整好手术体位,8:50,麻醉药通过静脉注射,吴先生进入“睡眠状态”,然后李长生为其插氧气管。

“麻醉后再为患者插管感觉不到痛苦。”李长生说。

一切准备就绪,助手任莹坤拿起电刀划开手术口,手术室里,只剩下心电监护的“嘀嘀”声、电刀划过皮肤的“刺刺”声。然后,韩广森正式开始和癌魔搏斗。

在肿瘤外科学界,韩广森保持着许多“全国纪录”:

目前国内直肠癌根治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小时,他能在40分钟左右完成;国内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至6个小时,他能把手术时间控制在1个多小时。“多做一台手术,就是多救一条命。”韩广森说。

46分钟后,吴先生的左肾和部分腰大肌被切除。

医生为什么“深沉”?因为时刻在琢磨手术

脱下隔离衣,韩广森再次去洗手,走进18号手术室,必须再换一套隔离衣和手套。

这台手术的难度明显比上一台大。来自平顶山的杨女士刚刚31岁,在当地医院为她做阑尾炎手术时,医生发现是肿瘤,越查越害怕,赶紧缝合了她的肚子,让她转到省肿瘤医院。助手已经做好前期准备,韩广森一探查,发现杨女士的情况比检查的问题还要严重。

“但比我预想的结果要轻(好)。”韩广森说,医生就是要往最坏的打算考虑,往最好的结果努力。

“医生为什么显得深沉,因为时刻在考虑手术怎么做。”韩广森说。

1个小时后,杨女士被肿瘤侵犯的部分小肠、部分直肠、部分膀胱、部分子宫、部分腹壁、右侧卵巢以及升结肠被切除。

每一步都沟通到位 才能让患者家属更理解

因为病情复杂,助手处理后续手术,韩广森提前和患者家属沟通。

切除的组织几乎放满一个长40厘米的托盘,他找来一块消毒布盖上。

杨女士的爱人和哥哥等在手术区门口,看到他们,韩广森第一句话是“手术很成功”,先让家属放心。掀开布,他讲解为什么切除这些组织。

“如果直接给他们看,估计家属都会吓瘫。”韩广森说,这些细节医生必须考虑到。

他进一步给家属解释,杨女士的生殖功能没有破坏,目前造了一个瘘,是为下一步治疗做准备,最多用3年的不便换30年寿命。

最后一句话,韩广森说,基层医院及时让杨女士转院,非常负责,晚一步威胁更大。“如果家属不理解,就可能给基层医生带来纠纷。”韩广森说,和患者家属沟通,这些内容缺一不可。

听完这些话,杨女士的哥哥明显放松了许多,他深深鞠了一躬,连声说谢谢。

真正的专家 从震惊到镇静的时间非常短

10:46,洗手换衣,韩广森又转回17号手术室,主刀第三台手术。

11:26,突然有护士进来,说22诊室有个从重症监护室转过来的急诊。

韩广森急步走过去,已经在里面的医生说起病情明显有些紧张:这位70多岁的老人头天刚做了结肠癌手术,突然出现腹胀发烧、心率加快。

只看了一眼腹腔,韩广森赶紧安慰大家没事,不用着急,然后洗手再回到手术室。

“这是手术后出现了并发症血栓,然后血栓跑到小肠,造成部分肠管坏死。”韩广森说,清楚了原因就会有底气。

他说,谁碰到危急都会慌,但事后要想,想上3天,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手就不会抖。

“真正的专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从震惊到镇静的时间非常短。”韩广森说。

铺个单子睡手术室 这在他们看来太寻常

做完这台手术,趁助手做准备工作,韩广森赶紧去吃饭。

说起吃饭,各有各的诀窍。

李长生说午餐必须多吃,要不晚上不知道手术到几点,体力会跟不上。“为了赶时间,吃饭都像(往肚子里)倒。”李长生说。

而韩广森只盛了小半碗羊肉泡馍,吃了几片水果。“吃太饱中午会犯困。”韩广森说。办公区通往手术区的长廊,摆着4个长条沙发,几位医务人员躺在上面已经睡着。

“睡在走廊,开始大家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实在是太累,抽点空就得眯一会。”李长生说。

网上流传的医生躺在手术室地上睡着的照片感动很多人,但这在李长生眼里太常见了。有时手术到凌晨,他铺个单子就躺在手术室地上,但眼睛还得眯缝着注意监护仪。

手术不是一个人的表演

必须搞好配合

手术室里的工作并没有因为吃饭而停止,很多手术仍在继续。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赵玉洲正在做一个全胃切除手术。

这位61岁的胃癌患者,3年前因为外伤,脾裂、肠穿孔,如今再次开腹,里面各个组织严重粘连。不光要全切胃,还要剥离被侵袭的淋巴结。

两个助手用S钩扩充患者的手术部位,这些著名医学院校的高材生,可能这个动作要做一两年、持续观摩才有机会上手术台。

不用说话,赵玉洲剥离一部分组织,另一位助手就会熟练扎住血管。

“手术不是一个人的表演,必须搞好配合,肿瘤医院的手术团队非常强大。”韩广森说。

18:30,第10台手术终于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

信阳一个重病人还等着韩广森会诊,他需要连夜赶过去。而团队里每人手里都有科研选题,他们必须每天推进,才能在每周二的病区学习会上有东西拿出来。

这个学习例会,病区已经坚持了15年,这种学习氛围,遍布省肿瘤医院各个团队。

记者手记

他们真的很累 也真的很拼

这一天,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李印在为患者驱退食管癌魔,乳腺科主任崔树德带领团队做了7台乳腺癌手术,头颈甲状腺科主任齐金星在对抗甲状腺癌……

从8:00到21:00,27个手术间里共进行了102台手术,意味着帮102名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过完年,手术量每天都保持这个水平,最高时达到130台。

3月30日,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任武夜巡视时,发现已过22:00,普外科六病区的医生付强还在查房。

“从过完年,就没有晚上10点前回过家。”付强说,当晚,他过了零点才走,而当时还有同事奋斗在手术室,“我们的工作,分分钟不能偷一点懒,因为人命关天。”

刚过去的清明节小长假,他和同事依旧守着病人。在手术室的第一天蹲点,我只是单纯地站了9个半小时,但腰和腿疼了两天。而这样的工作强度,将伴随每一位手术医护人员的职业生涯。

在医患纠纷越来越多的当下,我只想说,因为有了医生,我们才有了抵御病魔的防线,为了每一个生命托付,他们在竭尽全力。

(线索提供:庞红卫、李慧子、白冰)

【责任编辑: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