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运动会 十大超精彩】全国民族运动会次落户中部城市郑州 专家解读将带来哪些利好
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即将在郑州举行,你期待在奥体中心观看比赛吗
河南商报记者邓万里/摄 河南商报记者郑超张晶晶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历经十届的磨砺,影响力日益扩大,有些竞赛项目已经走出国门,以其独特的竞技性、体育性和娱乐性,深深吸引着外国朋友。
9月8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在郑州召开,如此高规格的综合性少数民族体育盛会,首次“落户”中部城市。对郑州乃至整个中原地区,将会产生哪些影响?河南商报记者采访到相关专家,一起探讨大型体育赛事给一座城市、一个区域带来的“蝴蝶效应”。
1953年天津的那场盛会,是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前身”
梳理历史,会发现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隔了29年之久,这是为什么?这要从上世纪50年代谈起。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国家在天津市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傣族、朝鲜族、纳西族、汉族等13个民族的395名运动员参与。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民族形式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盛会。历史上备受压迫和歧视的少数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汉族体育项目一起平等地拿到全国体育运动会上展示,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84年,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将这次体育运动会追定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从此,这项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的赛事活动便每四年一次地开展起来。它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地方承办,每四年举行一届。
该项赛事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从此,民族运动会有了会歌
在此之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举办过十届,都有哪些“历史时刻”值得重温?
1986年,第三届民族运动会首次启用了会徽、会旗、会标,这标志着民族运动会逐步走向正规化。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就来自第四届民族运动会。1991年,从第四届民族运动会开始,承办单位举办了运动会歌曲征集活动,民族运动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会歌。
2011年,第九届民族运动会项目设置数量和参赛人数,都创下了“历届之最”,共有来自34个代表团、55个少数民族的6773名运动员参赛。
到目前为止,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举办了十届。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已全部成为参赛民族。
观点“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权,就是城市的发展权”
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郑州成为“东道主”。这也是首个近距离“拥抱”民族运动会的中部城市,这对郑州乃至河南意味着什么?
在河南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高海潮看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这次运动会,这对于郑州市的发展,尤其是这个区域板块的发展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了,比如规划地铁、路桥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提升带动。”业内有一个说法,即“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权,就是城市的发展权”。比如深圳通过成功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实现了城市版图外扩;再比如广州通过成功举办亚运会,提升了广州在亚太地区的城市地位和知名度。赛事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高海潮表示,体育指标是现在很多城市活力的评价指标之一,所以一定要有以自己城市为名称的国际赛事,形成品牌,形成赛事IP,“最近两年我们也一直在有意识地打造自己原创的体育IP,比如打造郑州国际马拉松。”
作为河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顺江,对于此次运动会的举办感受颇深。
他认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落户”郑州,一方面,说明郑州在中部城市群建设发展较快,是处于上升阶段的城市,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表现不俗,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对郑州的提升作用明显,郑州已经具备承办大型赛事的能力。另一方面,借此机会,将对河南传统体育文化起到振兴作用,进一步促进河南经济发展。
相关链接全国民族运动会纪念册
第一届 1953年11月8日~12日 天津市
第二届 1982年9月2日~8日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第三届 1986年8月10日~17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第四届 1991年11月10日~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第五届 1995年11月5日~12日 云南省昆明市
第六届 1999年9月24日~30日 北京市
第七届 2003年9月6日~13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第八届 2007年11月10日~18日广东省广州市
第九届 2011年9月10日~18日 贵州省贵阳市
第十届 2015年8月9日~17日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