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现代农业理性发展的“头脑风暴”
设计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加快转型升级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从事涉农新闻报道多年,笔者经常接触到这样的问题。国内外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定义纷繁不一,能否用一两句农村基层干群都能听懂和理解的通俗语言来概括和阐明?
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有个时髦提法:“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工业有个重要环节——“工业设计”,农业要不要设计?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回答:农业需要设计;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更多的人脑的预先设计及其物质匹配。
你看,“靠天收”的传统农业,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受制于自然和资源羁约,被动地因时随季而作,对产前、产中、产后少有人脑的预先设计和主动的、能动的改造、改变,因此,丰歉寄予天时,生产效率低下,发展自然缓慢。
现代农业则不同,已有的业态、型态,实践和效果表明,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人脑预先设计的元素便越多。从产前的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到产中的种质基因、技术规程,再到产后的加工物流,市场、营销,乃至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无不越来越多地蕴含着预先设计的元素。“设计农业”,呼之欲出。
2010年7月,苏南一个地级市领导,让农委同志请笔者对发展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提提看法,笔者建议他们尝试实施“设计农业”。实践中,主动注入更多农业设计元素的结果是,同样的资源和投入,一经“设计”点化,效应倍增。
产前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的预先设计,使得该市农博园与台企签订合作协议,投资建“菇房”出租,对所有入驻的生产商,均实行菌种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标准等统一服务。亩销售近300万元的产出,引来近20个企业抢先投资。
产中的生产模式、技术规程的预先设计,让一家公司通过物联网的现代传感技术,对有机农作物从来源、生产、检测体系及快递物流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可视数字化设计与管理,让蔬菜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节点都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产后的增值模式、市场营销的预先设计,让一个县级小区每年有价值3亿元的农产品“走”进礼盒,走进城市,亩均效益在4000元以上。现在,该区农产品进礼盒的已有40多个大类,价格都比原来粗放式销售的要高出30%以上。
“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的资源约束,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益导向和风险变数,使得现代农业更需强化人脑的预先设计。”该市领导还体会到:“因为现代农业产业的多关联度,产品的多功能性,利益的多增值化,使得农业的设计尤为必须。”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以“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为最基本前提。现代农业越来越多地蕴涵着人类理性的设计元素;实践证明,凡是现代农业发展较成功的地方,设计的理念和实践,就较被重视,较为突显。
2011年12月,被誉为农业科学领域“奥斯卡”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上,原江西省委书记、中国农学会副会长舒惠国,听了江苏同志有关“设计农业”新理念新实践的报告后说,这是对现代农业理论的一大贡献。
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认为,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农业”的大力推进,对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的加速发展,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设计农业:推动理性农业进入更新境界
什么是“设计农业”?“百度”搜索引擎词条的解释是:“就农业规划而言,是需要全方位去思考的。在规划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思路,直到符合规划需求,这个过程就是设计农业。”并提示“此类的专业,一些院校尚未开设。”
百度的解释并不全面。“设计农业”也不仅仅是“就农业规划而言”。笔者认为,设计农业是将人脑预先设计的创造性活动,贯穿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现代农业新业态、新型态,是现代理性农业发展的一个新境界。
上世纪80年代,法国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并践行“理性农业”,旨在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通盘考虑和全面兼顾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但是,它更多地局限于种植业内部的理性配置与发展。
几乎同时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农村,释放的生产力,不久便使得农业和农民面临着农产品“多了砍,少了赶”的“跟着感觉走”的困境与困惑。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还未普遍推开时,苏中泰州市较早地开始了发展理性农业的探索。
1999年7月,农民日报一版头条刊发通讯《从感觉农业到理性农业》,就记载了这一探索过程。而12年后的2011年9月8日一版头条,刊发的通讯《从设施农业到设计农业》,则记录了该市从发展理性农业到设计农业的提高跃升的进程。
尽管只是一个地级市,它恰恰反映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从感觉农业走向理性农业的进程。君不见,至今还有“蒜你狠”到“蒜你贱”,农产品供求,大起大落,峰谷迭出。它也恰恰反映了农业政策和产业布局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当今,一个地区种植业内部理性农业的发展,已不能避免这种风险伤农。唯有从宏观的顶层政策、产业布局设计,到中观的区域规划、资源配置设计,乃至微观的技术经营、产品功能设计,将更多设计的元素贯穿渗透到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才能更加理性地发展。
2012年9月,中国农业出版社推出一本“十八大”献礼书《中国农业:从感性走向理性》,五十余篇文章,回顾、梳理、评说、建言江苏乃至中国“三农”,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问题,无不体现出作者对现代理性农业发展的新思辨。
作者刘立仁认为,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时期。将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设计”理念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将有助于能动地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脉络,丰富理性农业内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江苏近年来多地尝试设计农业。南京市通过现代农业路径设计,发展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微生物发酵转化业的“三维结构”循环农业,力促依靠土地、阳光、露天生产的单一化生产模式的传统农业变革,解决高产与生态的矛盾。
无锡市全面实施设计农业新理念,大力发展“高效、高端、高质”农业,让人们领略了现代农业的全新境界;泰州市土地经营设计“亩产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在水稻和小麦单产连续多年冠全省的同时,农民收入多年持续稳定增长。
徐州市沛县运用设计农业新理念,全面建设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多元拓展、产业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友好、示范效果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生态肉鸭孵化、养殖、加工均保持全国第一。
全国各地也纷纷运用设计农业新理念,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黑龙江绥化海伦市力推设计农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千公里示范带;绥化庆安县请省内外著名专家谋划设计农业,设计玉米高产种植新模式,农民年可增收1亿元以上……
设计农业的新理念,农业设计的新实践,以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核心,综合应用农学、生态学、休闲学、技术经济学、园艺学、市场营销学以及旅游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现代农业推进一个理性发展的更新境界。
设计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全面健康发展
“设计农业”是否就是“创意农业”?二者有何区别?有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资料表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源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农业,主要着力于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
2008年3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两会”上,提出并解释“创意农业”的主要内涵和功能是“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
由此可见,国内外对“创意农业”内涵与功能的界定,都着重于把“科技和人文”与“文化艺术活动”等要素融入农业产业。“设计农业”则不仅于此。它的涵盖更宽更广,功能更多更丰,效应更高更久。可以用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实验区”的苏北大丰市,有个吸引了80多个国内知名创意团队的全国首家农业创意产业园。尽管发展了数十种“创意农业”产品,但仍然更加致力于“设计农业”的全面推进。
农业的产业设计,将产前的在全国率先发展盐土农业的战略论证、规划布局、品种选择,产中的技术路线、生产规程、经营管理,产后的产品包装、市场拓展、品牌营销等全程设计融合一体,打造出“盐土能种菜,海水能灌溉”的新奇迹。
农业的产品设计,给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注入更多的人类智慧、情感及文化内涵,让“创意农业”的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带给人们别致的风味,别样的享受,创造出“大楼里种庄稼,吃喝的变穿戴”的奇妙境界。
农业的模式设计,探索出一条绿色产业规模化、生产监测全程化、生物保护多样化、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全安全农业产业链模式”。在国家生态农业县(市)建设综合考核验收中,该市居全国51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市)之首……
如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列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农业部刚刚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谨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大丰市又运用设计农业新理念,筹划创建“现代新型农业植保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全面健康发展。
从实践来看,创意农业是设计农业的重要部分,但不能涵盖现代农业的更多型态和过程;设计农业则可以涵盖现代农业已经形成和将要形成的任何新型态、全过程。因为,任何现代农业的业态、型态和过程,都离不开人脑的预先设计。
因此,有权威专家评介说,设计农业有顶层设计的政策导向功能,有选优汰劣的优化配置功能,有点土成金的技术集成功能,有化险为夷的市场预警功能,有转平为奇的现代营销功能……总之一句话:“现代农业,无限风光在设计!”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已被实践证明富有生命力的“设计农业”,已经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更新高地上,崭露出它新鲜而诱人的头角。笔者坚信,在中国大地上,还将会盛开出更多更美的人类思维之花,农业发展之果。
让我们像迎接任何壮美的新生事物诞生和成长那样,来共同迎接这现代农业理性发展的“头脑风暴”吧!(作者系农民日报社编委、江苏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