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底该怎么过?教育专家:尝试放慢脚步让孩子喘口气

12.07.2015  11:16

 本报记者 赵文静 实习生 朱伶霞 文

虽然“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可暑假模式开启后,“孩子假期到底该怎么过?”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依旧是家长们心里最为纠结的难题。针对中小学生暑期生活安排,本报联合我市部分中小学校开展调查发现:八成家长为孩子报班,现状令人揪心。

苦恼:八成家长为孩子报班

记者走访青少年宫、重点学校附近等培训机构“扎堆”的地点,前去上课、咨询或者报名的家长和学生络绎不绝。“虽然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相当一部分家长,还是更在意孩子的学业成绩。”培训机构负责人王先生介绍说。

在暑期班的各类培训内容中,“抢跑”学习新课依然是热门。记者在多家培训机构看到,暑期培训重点多在幼升小衔接班、小升初衔接班、初升高衔接班上,“名师一对一授课”“保证提高××分”“查漏补缺冲刺高考”等宣传语随处可见,各种科目一应俱全。为了满足家长的各种需求,不少学习班还推出了“全日制”“包住宿”等补习方式。

我们班有70余名学生,报有语、数、英主科辅导班的达40人,报5个班以上的有10余人,只有9人未报任何班。”金水区小学教师阮老师告诉记者,全班做了一个兴趣班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孩子都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假期生活。记者综合几所中小学校的调查结果发现:八成家长为孩子选报有学习班或兴趣班,其中选报2~3个班的占到70%以上。家长们普遍希望孩子能充分利用漫长的假期补补功课,或者培养些特长爱好,为未来打下基础。

调查还显示,低年级小学生以选报音乐、舞蹈、绘画、游泳等才艺或体育类兴趣特长班为主;高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则没有那么“轻松”,大多集中选报语、数、英等文化科目的“短腿”学科补习班和强化提高班。此外,在孩子假期花销方面,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家庭的投入也相应增多。近半数家庭假期花销在千元以上,部分家庭支出高达3000~5000元。

纠结:如何安排孩子暑期生活

中午2点多,工人路航海路附近的几家培训机构内人气十足。“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平时每天都要上班,没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既能学习知识,也不用一天到晚操心孩子的安全问题。”送孩子上课的郭先生说,暑期送孩子上补习班是无奈的选择。

对于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家长们显得很“纠结”。“别人都在补,咱也不能输吧。”家长许女士报了英语、奥数和新思维训练3个辅导班,帮助即将上初三的儿子巩固提高。

暑假里,一些家长为孩子选报戏曲、舞蹈等兴趣特长班。

她说,虽然不忍心让孩子太累,也想把假期还给孩子,但是更不希望孩子过了一个自由的暑假之后,却荒废了学业。

记者还了解到,尽管市教育局在放假前频发“禁令”,暑假期间坚决制止违规补课行为,各区、各校不得组织集体上课、补课和变相上课、补课,坚决制止有偿家教等行为。然而,有家长吐槽,个别学校和老师存在组织不同形式的预科班、学习班等违规行为,治理有偿补课不是一个禁令就能解决的。

一进高中就等于进入了高考模式,一点都不能放松了,这种关键的时候,落一步就步步落,必须得提前学习高一的内容。”家长刘先生的忧虑代表了许多家长的心声。他说,虽然女儿中考成绩还不错,但比她分数高的还有很多,而且高中课程很多,家长本身也希望孩子早点适应高中节奏。

正因为家长们这样的思维和心态,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裹胁进暑期“进补”大军。“学习效果如何,除了老师的教学水平之外,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在于自己勤思考、勤练习。”有着16年从教经验的夏老师建议,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时,家长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只是一味地去给孩子报班,施加压力,很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负面影响,课外辅导的目的应该是启发孩子、鼓励孩子更好地回归学校课堂。

尝试:让孩子做点“无用”事

尽管现有教育体制的不同,造就了孩子不一样的假期生活。但是,教育部门、部分中小学校及社会各界也在为孩子们的假期积极创造宽松的环境,尝试放慢脚步,让孩子喘口气。

今年暑假,我市部分中小学校将“跟着课本去旅游”“我的阅读计划”“观影笔记”列入暑期作业,并联合社区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建立了10个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营,对喜爱足球运动的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也纷纷组织活动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

如何安排孩子假期才有意义?“暑假培训班并非不可取,结合孩子的不同需要,让孩子适当去上一些培训班,对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素质是有益的。”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暑假安排,一定要考虑到处于不同年龄段的身心智全面需求,制定合理计划,劳逸结合。功课之外的游戏杂耍,既是孩子当下的乐,亦能养成未来的趣。家长既要教孩子坚持做有用的人,又要让孩子偶尔做无用的事,给孩子慢慢成长的空间。

几乎每一个假期,我都在计划带你去远行,虽然有些实现了,有些搁置了,但是妈妈一直在努力,努力带你体验不同的交通工具,努力带你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努力带你一起验证绘本里提到的那些国家、地区、动物、植物。我想让你明白: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并不冲突,如果有能力,你可以同步做好这两件事儿。”在颇具人气的郑州“就爱亲子帮”微信圈里,言言妈妈的感慨也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

编辑:王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