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Wi-Fi少去蹭 不明链接别打开 手机变“钱包”安全有妙招
图/王伟宾
刚刚出炉的《2016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河南近8000万网民中,手机网民达到7750万人,占了97.4%。无论乘车、购物还是吃饭,通过手机移动支付便可轻松搞定。这在带来快捷的同时也带来风险隐患,一些不法分子的骗术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
在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的时代,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钱袋子”?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当日,郑州警方向市民发放预防诈骗手册,支招市民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警方综合侦破的各类电信诈骗案件发现,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的多个易被诈骗方式分别是:不设手机屏保密码;跳过软件直接通过手机浏览器购物;应用程序退出不彻底,应用仍在后台运行,从后台管理处还能看见;不加辨别蹭免费网络,公共Wi-Fi常被不法分子移植木马及钓鱼网站,个人信息易被盗取;蓝牙保持开启状态,智能手机可以通过蓝牙传播病毒,不法分子通过特殊软件可以查看用户的电话本、信息、文件,修改用户的密码;淘汰手机时不彻底删除个人信息;见二维码就扫,一些二维码可能会隐藏病毒、木马;下载山寨软件,随意点击短信链接。
如何捂紧“手机钱袋子”?警方梳理了一份“安全指南”: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设置手机开机和屏保密码,但尽量避免使用生日、手机号做密码;尽量避免把手机、银行卡、身份证放在一起;警惕钓鱼网站和钓鱼软件,尽量在网购软件中购物,浏览器网购支付时认准前缀为“https”的加密网站;取消自动登录,登录支付软件时,取消“记住用户名”“十天内自动登录”等设置,尽量避免“一码走天下”,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最好不要一致;善用智能防护,安装密码安全控件,对密码进行二次加密;设置安全保护问题,申请安全证书,使用U盾、手机动态口令等安全必备产品;将支付工具实名认证,绑定身份证,防止手机丢失后被恶意找回密码;关闭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设定消费限额。
“防范电信诈骗,请记住‘四个牢记’:是你的钱,谁要也别给;不是你的钱,也别想着拿;验证码和密码一样重要,谁也不能给;不明链接别好奇,打死也别点。”省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有关负责人提醒,群众在遭遇虚假信息诈骗时一定要先拨打110报警,为公安机关的紧急处置争取时间,向警方提供诈骗分子的账号、户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目前,公安机关与银行部门已建成涉案资金查控系统,可以迅速对涉嫌诈骗的银行账号实施止付冻结,尽可能为群众挽回损失。( 记者 李凤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