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督导看三夏——麦田里来了“清道夫”
6月4日,在巩义市西村镇常封村的万亩方,一台联合收割机刚轰鸣着“吃掉”成片的麦子,一台打捆机就紧随其后,沿着麦垄“突突”跟进。不同的是,收割机“吐出”的是金灿灿的麦粒,打捆机身后留下的是一捆捆齐整的麦秸。
“秸秆可是个宝,营养丰富,又有助牲畜消化,相当于牧草。”村民翟水性乐呵呵地说,“家里养了26头牛,这可是美餐。”
然而,自家几亩地的麦秸只够给牛“塞牙缝”,为了“管饱管好”,翟水性今年专门买了一台小麦打捆机,麦收期间就跟在收割机后面“拾麦秸”,一天能收20多亩。
说“拾”,毫不夸张,因为这些麦秸“免费”。“老翟就像清道夫,麦秸送他算是帮俺清麦场的劳务费吧。”村民王新军的话颇具代表性,“秸秆禁烧,但要全部都还田,成本有点高;拉去卖,费时又费力。”
一边得到免费的上好饲料,一边方便播种整地,秸秆禁烧不费吹灰之力,“多赢”的背后其实有个“推手”,就是在秸秆禁烧中坚持“以疏为主、疏堵结合”。
“每到麦收,秸秆禁烧均如临大敌。事实上,只要为麦秸找到‘出口’,禁烧就轻松了。”巩义市副市长赵培丰说。为此,地方政府加强与秸秆综合利用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服务,大力推动秸秆青贮、秸秆堆肥、食用菌开发和沼气利用等,无用的秸秆变废为宝,成了“抢手货”。
为鼓励麦田出现更多“清道夫”,西村镇更下了“血本”。西村镇党委书记王国锋说,今年开始,购买小麦打捆机,除享受中央和巩义市的农机补贴外,镇政府每台再补3000元。
“几道补贴大大降低了成本,忙过这阵,俺要再买几台打捆机,牛吃不完,就包装起来卖到附近加工企业,每吨200多元还供不应求呢。”翟水性表示。
“以疏为主”正让更多秸秆不再“冒烟”,还推动了循环经济。目前,郑州市夏秋两季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超过85%。③7
专家点评:
督导组组长、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副主任李志刚:秸秆禁烧看似单一,事实上,却是关乎环境污染,关乎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多年秸秆禁烧,却禁烧不止,正是因为一些地方忽略了“禁烧治标、综合利用才是治本”的原则。若能如巩义以及郑州市坚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相结合,推动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问题,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