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率走低 客户经理转推高提成保险产品
去年中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整体呈现持续小幅下滑的态势,近日央行再次降准释放流动性,从中长期来看将促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下降。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发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比较低,国有银行的收益率甚至更低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理财产品收益率将继续下行。不过,春节之前,银行理财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收益率小高峰。
记者在走访银行的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客户经理都放弃了推销银行理财产品,转而推荐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而以“利息高且保本无风险,一年后就可以领取本金和利息”为卖点的表述疑似误导投资者。
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
去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在走下坡路,一般而言,央行降准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呈负相关的关系。根本原因在于,央行降准会释放资金到市场,银行不缺钱也就没必要通过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来吸收存款。据了解,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继续下跌。
Wind最新统计显示,2015年1月份,共有280家银行合计发行5488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19.52%。已公布预期年化收益率的5309款产品平均收益率为5.19%,环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上周43家银行共发行了676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较前一周减少15家,产品发行量减少60款。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保本浮动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共145款,市场占比为21.45%;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531款,市场占比为78.55%。上周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658款,其中,1个月以下理财产品1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5%,较前一周下降44个基点;1个月至3个月期理财产品358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8%,与前一周基本持平;3个月至6个月期理财产品17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4%,较前一周下降11个基点;6个月至12个月期理财产品8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9%,较前一周下降36个基点;1年以上期限理财产品2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69%,较前一周上升16个基点。
某国有大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在货币政策宽松的大背景下,银行的理财产品难以持续高收益,但各金融机构间存在结构性差异,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可能会发行较高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
“此次央行降准为市场释放了长期的流动性,从长远来看,以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依然是以下降为主基调,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也将减少。在多方因素作用下,如今的银行理财已不能再单纯拼规模,而是朝着更加规范、产品类型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业内人士称。
警惕“存款变保单”
本报记者在走访银行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客户经理都放弃了推销银行理财产品,转而推荐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且保险营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销售误导问题也随之而来。记者发现,客户经理在介绍保险产品时,以“利息高且保本无风险,一年后就可以领取本金和利息”为卖点,但显而易见,保险产品的分红或者收益都不应该被描述成利息。
在某银行网点,当本报记者表示想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该支行的大堂经理劝阻记者称,“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而我们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收益率还可以,并且期限越长越划算。”
《证券日报》记者此前了解到,银行客户经理的考核很大程度依赖于其产品的销售量,销售业绩大约可以占到工资比例的30%—50%。“其中销售提成最高的是保险产品,高的可达5%(当然,保险产品推销的成功率也远低于其他产品);其次是基金产品,为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五。而一般销售本行理财产品是没有提成的,但会纳入销售量考核,银行理财经理自然会千方百计推荐银保产品以及基金等提成较高的产品。”
“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在向消费者介绍理财产品时,需充分告知消费者产品属性,如果消费者在不知情前提下购买,则银行及保险公司存在误导消费者行为。另外,在购买银保产品后,还有两次退保机会,一次是15天的“犹豫期”,即保险合同签订15日内,如果后悔,可以要求退保,本金可以取回。另一次是客服人员的回访,在购买保险后,客服人员会致电询问是否反悔,此时可以提出退保。如果在犹豫期满后退保,那么消费者可能会面临一部分本金损失”,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加强银保产品规范销售管理,更好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监管部门正研究推进银保产品销售行为全程录音录像监控工作。另据记者了解,现在很多银行网点已经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采取了全程录音录像,以确保销售过程合规,投资者意义表达真实。同时,银行业内人士也提醒,对银行柜台员工推荐的“高收益”产品都要保持理性,问清楚产品的属性,有必要时可以自行录音取证。